巧用“四化”,提高计算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巧用“四化”,提高计算有效性

卜芬英

浙江桐乡市崇德小学卜芬英

一、情境生活化,引发数学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这个情境必须是充满童趣的,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可以是学生自身的生活现实,也可以是学生能够理解的其他学科现实或已知的数学现实等。情境创设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形式,但都得突出数学味,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以支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为宗旨。美国教学设计领域的领军人物乔纳森说过,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生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已有的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在理解运算中,我们必须注意运算的各种丰富的现实情境,进一步去掉“现实情境”,抽象出“数学模型”。当然这个抽象过程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实现的。小学低段的重要工作是提供大量的、具有丰富意义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数学化”。

二、数形结合化,渗透思想方法

计算是一种最基本的技能,数学的形成和数概念的扩展都离不开计算。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所说的“数缺形时少知觉,形缺数时难入微”给了我们启发。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的重要方法,其实质是将抽象的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在数的问题与形的问题之间相互转换,使数的问题图形化,形的问题代数化。数形结合虽然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但在我们小学教学中照样适用。依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一些计算问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算用结合化,彰显计算价值

首先,找准结合时机,明确计算目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总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规律获取新的知识。只有以旧知为依托,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计算,明了计算的目的,突出计算的应用价值,学生才有学习的兴趣。

其次,实现高效结合,理解计算原理。学生只有理解了算理,才能更好地应用,同时在运用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从而个性化地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运用中把新旧知识、新知识各要素之间建立各种密切联系,形成一个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结构。计算是为了应用,应用需要计算,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想让算用高效结合,关键还要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师可以改变已有的信息条件或增加新的信息,让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应用计算加以解决;也可以利用算式让学生说说运用什么信息解决了什么问题,或者利用情境图说说运算的顺序;还可以针对主题图中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异同,思考由于信息与问题的变化带来的计算的变化,这些都是在动态的过程中完成的,在动态过程中达到“算”与“用”的有效结合。

最后,科学把握算用结合的度,突出计算的价值。计算的最后环节就是计算的应用,从中实现计算的价值目标。计算的高层次应用,就是实现计算价值的最终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来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智慧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计算应用意识,使计算思维不断的内化,最终形成自觉运用数学计算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四、训练重点化,形成计算技能

计算技能作为一种数学的心智技能,其掌握并不是自然的,需要通过有效的学习与一定量的练习才能获得。学生必须亲身体验,建立自己的建构,在练习中不断获得自己的感悟。教师在练习安排上除了注意层次性以外,也要注意针对性、对比性、应用性。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点进行练习。另外,教师还要设计一些与本课、本阶段相关的,特别是容易混淆的计算类型进行对比练习,增加一些教材习题中缺少的类型,让各题型体现“同中求异”,在有比较的计算中提高能力,使练习更全面、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