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食管炎160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1

霉菌性食管炎160例临床分析

孙英男

孙英男(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300)

【中图分类号】R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1-0148-02

【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本地区霉菌性食管炎诱因及发病趋势。方法对160例经内镜诊断霉菌性食管炎患者的诱因,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长期应用抗生素是主要诱发因素,应用激素、抗肿瘤药物,免疫功能低下及年老体弱也可发病。结论霉菌性食管炎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应积极寻找病因,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引起医源性霉菌性食管炎发生。无诱因者可能与环境、水源、食物污染有关。

【关键词】霉菌性食管炎内镜检查诱因抗生素

2003年4月至2005年10月,我院在接受胃镜检查的4000例患者中,发现霉菌性食管炎160例,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男110例(占67.4%),女50例(占32.6%),男女之比为2.08:1,年龄17-78岁,平均51.72岁。临床症状:吞咽困难40例,胸骨后吞咽疼痛50例,咽部异物感30例,上腹部不适、烧心、腹痛等症状4JD例。发病前服用广谱抗生素78例,恶性肿瘤11例,有糖尿病10例,肝硬化10例,应用激素5例,其余46例元明显诱因及其他系统疾病。治疗:去除诱发因素及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口服制霉菌素100万单位,3次/d或酮康唑200mg/d,疗程5-10d,同时给予抑酸剂法莫替丁口服20mg,2次/d,均获的较好效果。

1.2方法经内镜下行刷片及染色查霉菌菌丝、孢子,结合临床回顾分析。

1.3胃镜检查胃镜为日本OLMPUSGIF-XQV70型电子胃镜,霉菌性食管炎按Kodsi分级[1]。1级:54例(占29.8%),见食管四壁少数隆起白斑,直径小于2mm,伴充血,无水肿或溃疡;2级:50例(占37.6%),隆起的线样结节样隆起斑块,伴充血和溃疡;3级:10例(占5.6%),3级表现加粘膜易脆,溃疡病20例,反流性食管炎6例,食管癌5例,胃癌9例。

2讨论

食管老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念珠菌是口腔正常菌,其生长受其他共生菌的制约,健康人食管内的老菌不致病,但在某些条件下,如大量用广谱抗生素、激素、抗肿瘤药物、免疫功能低下及年老体弱者则容易继发霉菌感染,霉菌性食管炎易发生在应用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患者[1]。文献报道并可见无诱因的老菌性食管炎[2]。

本组病例霉菌性食管炎检出率为4.3%,明显高出文献报道的0.3%[3],临床主要以吞咽困难、胸骨后吞咽疼痛、咽部异物感为主,应与食道占位相鉴别。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组病例中43.1%(78例)的误用及滥用有关,应引起医务人员足够重视,严格掌握应用指征,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有诱因的另外19.8%(36例)患者中恶性肿瘤11例,糖尿病10例,肝硬化10例,应用激素5例,在本组病例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发病诱因与文献报道相似。另外有37.1%(67例)无明显诱因患者,其原因区域(钢铁厂周围)内环境、水源、食物污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或食道粘膜局部抵抗力下降有关,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益友,陆星华,等.消化内镜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49-150.

[2]李栓位.霉菌性食管炎450例诊断与治疗结果分析.中国内镜杂志.2002;11:28-29.

[3]王晓宇.霉菌性食管炎31例报道.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