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李伟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南津中心卫生院骨外科四川资阳641309)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因下肢骨折住院的患者70例,从中随机抽取35例设为对照组,其余35例设为观察组,在两组患者护理措施基本相同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活血通脉汤治疗,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血塞通治疗。结果:两组相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91.43%:71.43%),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94.29%:77.14%),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治疗

前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下肢骨折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目前我国还缺乏关于DVT发病率的准确统计学资料,美国深静脉血栓每年的新发病例超过100万例[1]。深静脉血栓对患者危害极大,若不及时处理极易引起并发症和后遗症,深静脉血栓脱落进入肺动脉,可导致肺栓塞,大块的肺栓塞可导致患者死亡[2]。同时深静脉血栓形成使血液回流受阻,可造成远端组织缺氧及水肿,形成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综合征[3]。深静脉血栓形成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本实验着重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因下肢骨折住院的患者70例,从中随机抽取35例设为对照组,其余35例设为观察组。本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两组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自愿参与本实验者;②下肢骨折需行手术治疗者;③凝血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②手术治疗前确诊有深静脉血栓者;③有低分子肝素钠及活血通脉汤使用禁忌者。

【对照组】:18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5岁至75岁,平均年龄(52.34±2.13)岁。

【观察组】:20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3岁至78岁,平均年龄(53.12±2.17)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两者差异不大,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两者患者均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剂量为2500U,每天1次,连续皮下注射14天。在同样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的情况下,对照组加用血塞通治疗,剂量为100mg,每天3次,连续口服14天。观察组加用活血通脉汤治疗,其成分为红花、丹参、川牛膝以及延胡索各15g,黄芩30g,水蛭6g。加入600ml清水中文火慢煎,煎两次,分3次服用,连续使用14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效果:显效—患肢肿胀消失或明显减轻,双下肢周径差小于1厘米,活动后肢体无胀痛或轻度胀痛,彩超显示血栓已溶解或部分溶解;有效—患肢肿胀程度有所减轻,但活动后仍有痛感,双下肢周径差为1厘米至2厘米,彩超显示血栓部分溶解;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症状以及药物过敏等。

1.4统计学

文中计数资料用率n(%)表示,x²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所有资料均使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差异很大,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如下表: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如下表:

3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指的是深静脉腔中的血液非正常凝结,使静脉腔受阻,至使静脉血发生回流障碍[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小腿肌层以及腘窝均可出现压痛。如病情继续进展而不及时处理,可发生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其形成主要是因为血液淤滞以及血液高凝状态导致[5]。活血通脉汤中方中红花、丹参可活血祛瘀、通脉,黄芩清热燥湿,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川牛膝引药下行。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脉,促进患肢尽早康复[6]。

本实验以70例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实验给予观察组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活血通脉汤治疗,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血塞通治疗。两组相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闵.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和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36-36.

[2]朱一飞,杨晶晶,钱天昱,等.中西医结合预防股骨粗隆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40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8,53(6):449-449.

[3]唐爽,敬艳.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盆髋臼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J].饮食保健,2019,6(8):16-16.

[4]葛吉玉.髋部及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7,26(7):157-159.

[5]李红利.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海峡药学,2018,30(1):188-189.

[6]刘金生.下肢骨折及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预防[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1):13891-13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