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偏食症的保健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儿童偏食症的保健治疗

金海花

金海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妇幼保健院150300)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04-0142-02

【摘要】偏食(eatingcertaindishesonly)又称挑食。是一种不良的进食习惯,不是一种疾病,是指儿童对食物品种的偏好,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或合自己口味的食品毫无节制,而对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少吃或根本不吃。如有些儿童喜欢吃肉食,尤其是肥肉,不喜欢吃青菜;有些儿童不吃鱼,不喜欢吃辛辣,而喜欢吃甜食、零食;有些儿童喜欢冷饮、汤类食品,而不喜欢吃干饭类等;这主要与家庭饮食习惯有关,当然也受社会风俗习惯的影响。如偏食严重或偏食时间过久,则会导致因食品单调造成机体营养、维生素、微量元素的不平衡引起营养性贫血,或肥胖及胃肠道功能紊乱。

【关键词】偏食营养保健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对104例厌食偏食儿童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愈51例,好转4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2%。

1.2临床表现

儿童主要表现对食物挑挑拣拣,重此轻彼,偏爱于某几种食物,厌恶某几种食物,造成膳食品种单一,如有些儿童喜欢吃肉类、冷饮、汤类等食品易引起体重超重;不喜欢吃青菜水果食品易引起便秘、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缺乏致缺铁性贫血;缺锌引起味觉减退、食欲进一步下降;儿童不喜欢吃肉、蛋鱼类食物造成蛋白质不足,易引起机体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皮肤干燥,头发萎黄等症状。

1.3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症定为在正常儿童饮食中对常用的米面、肉禽、蛋豆类、奶类、蔬菜、水果等类食物,有三种以上不食或不愿吃者,可以诊断为偏食。但须除外消化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对消化道的影响。

2治疗和预后

2.1认知疗法

对有偏食习惯的孩子,父母和老师应对其讲述偏食对人体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的危害,让孩子充分认识偏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方法。不能采用训斥和强制性方式要求患儿,而是达到自觉或愿意配合,克服和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饭前少吃零食、甜食,规则就餐,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2.2父母以身作则

在偏食患儿中多数父母也有偏食的问题。父母首先从自身寻找原因,改变对某些食品的过分偏爱或厌恶,消除对孩子的负性影响,以保持孩子营养全面。再则在孩子吃饭时,家长对其偏食行为不必表现的紧张或喋喋不休地动员,这样反而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3改善烹调习惯

提高以往不喜欢吃的食品的色、香、味,改变食物的形态,不愿吃煮的可采用煎炸法或掺到孩子喜欢吃的食物中(从少量开始)食用。

2.4强化疗法

临床上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偏食很大一部分是不良强化的结果,要对其爱吃的食物进行负强化或不强化,对不爱吃的食物进行正强化,多给予表现、鼓励、物质奖励等,以增进食品的多样化。

2.5饥饿疗法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年龄偏小的儿童使用。根据饥不择食法则,饥饿时,孩子不是考虑吃什么好,而是先吃饱为止。通过体力活动,如跑步、游戏使孩子感到饥饿后,先给其不爱吃的食物,再给其喜欢吃的食物或推迟给其最喜欢吃的食物,并减少这些食物的数量,逐渐使爱吃和不爱吃的各为一半,并得到一定的巩固。

2.6药物辅助治疗

2.6.1胃蛋白酶合剂增加胃内的胃酶和酸度,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增强食欲。1ml/d,每日3次。

2.6.2锌硒宝片主要含有锌、硒、碘、铁等元素,可纠正锌的缺乏,增强味觉素的合成,帮助味蕾细胞的更新,增进食欲。补充铁剂,纠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剂量3~6岁,2片/次,每日3次;7~12岁,3片/次,每日3次。

3讨论

儿童少年偏食现象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据调查城市儿童患病率为25%~50%,农村为10%,女性多于男性。有人研究报道,城市独生子女偏食的发生率为73.5%。在城市许多女孩特爱吃零食,很少吃主食,吃零食几乎是一种时尚。

据临床资料分析,92.5%的偏食儿童其父母也有偏食的问题。特别是在儿童1~2岁尚需喂饭食的情况下。父母无形之中把其饮食习惯强加给了孩子,所以说偏食是有一定的家族性。许多儿童少年偏食亲属中偏食比例高于其他人群,儿童偏食可能是模仿父母、兄弟姐妹或养育者的结果。有些孩子已经出现对某些食物的偏爱倾向,但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迁就,明知偏食不对,但生怕孩子饿着,经常给其做或买这些食品。这些子女的偏爱就会被逐渐强化而固定下来,成为不艮习惯。

微量元素的缺乏可使消化液分泌减少,酶的活性降低,食欲下降,尤其缺锌使味觉素合成困难,味觉迟钝,分辨味的敏锐度降低,食欲减退,发生味觉异常,引起偏食、厌食及异食症;再则缺锌可影响味蕾细胞的更新,引起舌黏膜增生与角化不全,阻塞味蕾小孔,使食糜难以与味蕾接触,食物的刺激也就难以引起味觉的冲动。因此,唾液中磷酸酶活性降低,可致食欲下降。

精神因素是引起偏食和厌食的常见原因。美国生理学家Arman曾分析过不同情绪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他认为焦虑、忧愁、恐惧等情绪,可抑制消化功能而影响食欲。不良的联想也会使孩子产生偏食。经常联想会使味觉的特殊偏好开始分化,某种味觉、嗅觉功能逐渐增加。食物的味道对其刺激产生强烈反应,引起心理反应也就更加强烈。这种反应的结果,如果是愉快的就会产生特殊的偏好,相反则会产生特殊的厌恶。

参考文献

[1]陈达光,程贤芬,王莉玲.小儿厌食2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1期.

[2]郭青.302例独生子女厌食症的分布特征[J];湖南医学;2001年04期.

[3]陈家麟,骆伯巍.5—7岁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心理科学;1986年04期.

[4]朱跃琴.儿童单纯性肥胖调查分析[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