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观察

赵昊宇

赵昊宇(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免疫科四川攀枝花617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病例,随机分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纯用西医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药外敷,治疗时间2周。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急性发作具有优势,疗效明显提高,病程缩短。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外敷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344-01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高热量、高脂肪食谱的改变;体育运动、体育锻炼减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其中具有代表性之一的“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有逐年增高、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我科近2年运用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组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均符合文献1诊断标准。随机分2组,治疗组50例,均为男性,年龄24-72岁,平均48岁。病程1天-30余年,平均5年。其中初次发作15例,二次发作13例,多次发作22例。发作部位跖趾关节28例,踝关节10例,膝关节12例,其中多关节发作15例。中医辨证分型:湿热痹阻型42例,寒湿痹阻型1例,痰瘀互结型5例,脾肾阳虚型3例。对照组50例均为男性,年龄27-73岁,平均50岁。病程1天-32余年,平均5.8年。其中初次发作14例,二次发作12例,多次发作24例。发作部位于跖趾关节35例,踝关节10例,膝关节5例,其中多关节发作12例。中医辨证分型:湿热痹阻型40例,寒湿型2例,痰瘀互结型4例,脾肾阳虚型4例。两组资料相近,(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50mg口服一日2一次,小苏打0.5g口服一日三次,秋水仙碱0.5mg一日3次,出现腹泻停药,共2周。治疗组予中药外敷:由生大黄、虎杖、乳香、没药、青黛、黄柏、冰片等研磨成粉,配合酒精,凡士林,甘油调成膏状。外敷患处,一日一次。小苏打0.5g口服一日三次。共2周。两组均嘱多饮水,低嘌呤饮食。

1.3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2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各方面无明显改善。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下表。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愈显率比较,p<0.05

2.2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2例不同程度胃肠道不适,发生率24%;治疗组5例局部皮肤潮红,轻微瘙痒,发生率10%。

3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终产物血尿酸的生成增多或者排泄减少,甚者二者兼有而出现血尿酸升高,尿酸钠微结晶解聚或解聚过程中引起的滑膜急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发作时血尿酸伴有增高或不伴增高,以及痛风结石形成。西医治疗主要以消炎止痛对症治疗为主,同时医嘱多饮水,碱化尿液,低嘌呤饮食,卧床休息等。中医称“白虎历节”、“痛风”等。依据文献3分以下五型:湿热痹阻型,寒湿入络型,痰瘀互结型,脾肾阳虚型,膀胱湿热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属湿热痹阻型。本方中透生大黄、虎杖,清热凉血、解毒散结;乳香、没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青黛、黄柏、冰片清热利湿散毒。全方体现清热凉血,解毒散结,活血止痛的功用。外敷患处,直达病所,起效教对照组明显加快快,特别是止痛效果迅速,往往1小时左右疼痛即能有所缓解缓解,且无内服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我们体会中药外敷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有效的手段,且方法简单,仅少数患者出现皮肤刺激反应,副作用小,价格便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翠英、孙素平、傅新利.风湿病中西医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43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2版.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印制,1995:15.

[3]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学.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