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规划发展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浅析城市规划发展趋势

张月盛

世纪东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061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的发展对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规划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对未来城市规划发展趋势的探索,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站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展望未来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市规划发展趋势科技创新

一、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

1、城市规划随意性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规划在建设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天,是城市建设的法律。所有的城市建设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广场,社区街道,景观绿化等建设都应该纳入到城市规划的行列中。然而,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经常被改变,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意性。

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仅要看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设施的完善程度,还要看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宜于居住,并不在于城市规模的大小,建筑的高低,而是要看城市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态环境,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否具有人性化,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3、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任何一个城市,从形成到发展,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必定会有大量的文化遗迹。但是在现阶段的旧城改造过程中,蕴涵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大量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文化街等遭到了严重破坏。

4、追求速度忽视质量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一些城市为了改变形象早出政绩,大搞特搞献礼工程,形象工程,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盲目蛮干,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损失。

5、规划缺乏前瞻性

目前交通拥挤几乎成为每个城市的通病,这除了与中国汽车业的迅速发展分不开,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在城市规划中缺乏前瞻性。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私家车的普及率提高,城市中道路的数量和宽度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行路难的现象突出显现出来。在许多旧城区中,人口密度大、公共设施缺乏、户外活动空间有限,公众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严重影响了城市居住生活质量。

二、我国城市规划的趋势

1、城市规划的完善

第一,城市规划设计体系。我国城市规划设计的触角会深入到城市发展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多层次,分工明确,内容充实,相互衔接而不交叉重复的城市规划设计体系。一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二是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包括跨省域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三是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对直辖市、特区城市、副省级市、省会城市和经济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群进行跨市域范围的城镇体系规划;四是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五是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总体布局规划、专项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

第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以《城市规划法》为中心,建立健全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地方规章和行政措施在内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第三,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为依法保证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规划管理理论体系、机构体系、运作程序体系、制度体系和监控体系等。

2、个性化的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注意突出城市的个性特征,主要应在时代特征、空间特征、文化特征等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时代特征。即反映现时代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个性。城市面貌不是一成不变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过程必然带着时代的烙印,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高速公路的发育、超级市场的突起、电视塔的高耸、大型立交桥的增多和成功的人工景观(如北京的世界公园、深圳的锦绣中华等),以及新型的生活居住区和地下空间开发等,都是反映时代特征的城市规划要素和明显的内容,在城市规划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精心规划,精心设计,建成精品,凸显现代气息,突出特色。

二是空间特征。即城市特有的环境空间个性。由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性。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

三是文化特征。即城市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宗教影响等所反映出来的城市个性。城市是历史文化的记录、积累和延续,每个城市都具有自己的文化历史之根。城市规划对于世界遗产、古代遗存、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文物古迹、传统建筑、革命纪念地等的保护和

利用,必须给予切实的保证和发扬光大,以充分显示该城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烘托出自己的城市个性。

3、城市规划的进步

过去,城市规划被看作是城市领导、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事,再加上保密的要求,给城市规划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老百姓很少问津。自《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后进行公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房地产开发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杜绝不正之风,城市规划已经向社会敞开了大门,进入广大群众的视野之中,接受公众的问询和监督,提高了城市规划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三、城市规划发展的展望

1、规划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主要基于三个来源,即理想主义、现代主义、人文主义这三种思想已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当代,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越来越趋向于“人”,城市发展越来越突出了人性化的趋势。由于城市规划的工作性质仍然主要是空间地域的规划,因此,不论社会、经济如何发展,科学技术如何进步,城市规划依然是政府在一定地域内统筹安排和布置各项物质要素,协调解决在空间发展上的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利益矛盾的有力行政工具。

2、规划的目标

规划目标是对城市发展的科学预测和预期,是现代城市规划制定方案的依据,大致来说,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结合国情考虑。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十一条:(1)保持适当的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2)合理利用土地;(3)高效的经济发展;(4)健康的社会结构;(5)宜人的居住环境;(6)便捷的通讯交通;(7)节俭的环境消耗;(8)清洁的空气水体;(9)完善的历史保护;(10)安全的防卫体系;(11)协调的城乡发展。

3、规划方法

城市规划的方法,随着规划任务的扩展和科学的思维与认识方法的发展而变化,近二十年来,随着信息网络化和计算机有关软件,硬件的大量开发和升级,对城市规划的信息收集、分析建模、模拟、制图、传播等几乎全面地实现了飞跃。城市规划的方法(包括技术和手段)已“面目一新”。但是,传统的调查研究、定性分析、构思、构图等方法上并未“过时”,而且仍然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把新旧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考虑的新课题。

4、规划管理

现代城市规划的管理,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关键手段。虽然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的都有自己的规划管理机制和体系。规划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是:规范城市的全部建设活动和实现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

四、结束语

城市规划的理论、目标、方法和管理,在近几十年来已经获得很大发展,中国的情况依然。但是,由于世界范围的变化很快,中国的发展也很快。人口城市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起码在21世纪前半期将是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城市由于系统的复杂性,仍然存在大量需要研究的问题。老问题尚未解决,新问题又涌现出来。因此,作为一门学科而言,现代城市规划仍然是不够成熟的。

城市规划,如同城市自身,将永远处在发展之中。总之,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象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发展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城市的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模式等的转变,将带给人们更美好的生活和更繁荣的经济。

参考文献

(1)世纪之交论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吴良镛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畅想未来城市发展趋势万钢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