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术后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2

产科术后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林启辉

林启辉(深圳市观澜预防保健所广东深圳518110)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0-0054-02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2009年某医院产科一起术后感染流行状况,以采取措施避免暴发。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同时进行环境卫生学等监测。结果共出现8例感染产妇,术后感染率为2.94%。监测显示产房空气、环境物表的细菌超标,耐药现象严重。结论医院消毒措施缺乏等原因导致了本次流行,经过采取各项控制预防措施,流行得到了控制。

【关键词】医院感染流行调查术后感染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andanalyzeanepidemicofnosocomialparturientinfectionintheobstetricaldepartmentin2009,andtakemeasurestoavoiditsoutbreak.MethodsRetrospectiveandpresentsituationinvestigationmethodswereusedtosurveythecasesofparturientsufferedfromnosocomialinfection.Atthesametime,environmentalhygienewasmonitored.ResultsAltogether8parturientsufferedfromnosocomialinfection.Thenosocomialinfectionratewas2.94%.Environmentalhygienemonitoringshowedthattheunqualifiedsamplesweremainlytheatmosphereinobstetricalroomsandthesurfaceofmedicalinstrumentsandarticle.Thedrugresistantphenomenonwasveryseriously.ConclusionsThelackofdisinfectionmeasuresandmanagementconfusionweremainlycauses.Theepidemicwascontrolledaftercomprehensivecontrolandpreventionmeasures.

【Keywords】nosocomialinfectionEpidemicinvestigationpostoperativeinfection

产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国内外产科病房感染的暴发流行时有发生[1-3]。2009年,某医院产科产妇会阴侧切术后,出现伤口裂开、红肿等愈合不良病例。为了解术后感染流行原因,我们对感染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该院产科手术室、环境进行了卫生监测,对医院术后感染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加强了诸多环节的管理,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该医院产科会阴侧切术产妇272例,术后感染8例,术后感染率为2.94%。

1.2调查方法

对感染病例按1∶5配对进行回顾性调查,对产房和产科的消毒、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现况调查,对产房的物表、空气、消毒液、一次性医疗用品和病例伤口分泌物等抽样检测,对培养致病菌进行药敏分析。

1.3环境卫生学采样

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4]的相关要求进行环境卫生学采样及培养。

1.4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5]。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Chi-Square检验。

2结果

2.1临床症状

对该医院产科272例产妇作回访调查,共有8例病例会阴切口出现不同程度裂开,伤口周围红肿,部分有渗出液,个别有脓性分泌物等临床症状,其中5例症状较轻。

2.2感染患者情况

8例病例中6例未住院治疗,2例行二次缝合。

2.3病原学监测

产科共送检各类标本35份,其中6份培养出病原菌,共培养出5株细菌。1份念珠菌,2份培养出细菌和念珠菌。与其他科室以及该产科前期的样品培养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2.4流行病学调查

2.4.1首例病例

于2009年8月7日在该医院产科分娩,术后于8月12日发现会阴愈合不良。

2.4.2时间分布

至10月30日,共8例产妇出现术后愈合不良。其中8月1例,9月3例,10月4例。病例从手术到术后感染的时间为0-10天。

2.4.3空间分布

该医院产科共有10个产房,8例病例分别分布在4间产房。1号产房(2例)、5号产房(3例)、7号产房(2例)、8号产房(1例)。据调查,病例在产床分布、住院病床、助产士人员分布方面均无明显聚集性。

2.5环境卫生调查

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液、一次性医疗用品均未检出致病菌。但产科病房空气的细菌总数达1200cfu/m3,严重超标(卫生标准为≤500cfu/m3)。产房空调空气滤网、排气口叶片、窗台、走廊柜台、电脑桌等物表的细菌总数较高。

2.6消毒效果监测

取消毒液、医疗器械进行致病菌检测,均未检出;消毒剂浓度达标。

2.7抗生素使用与耐药分析

使用药品为头孢西丁钠或头孢替唑钠,产前预防性给药一次,静脉滴注。8例病例中,4例用头孢西丁钠,3例用头孢替唑,1例用林可霉素。

对感染病例分离的5株细菌进行耐药性检测,耐头孢西丁(头孢2代类)菌株3株;耐头孢唑啉(1代头孢类)菌株3株,头孢1代和头孢2代耐药率均为44.44%。统计分析表明,与其他科室和该产科前期的细菌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

3讨论

该医院产科自2009年8月起,陆续出现术后愈合不良病例,至10月,共有8例产妇出现术后院内感染。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后,发现以下方面的问题比较显著:①医院产科病人拥挤,一间10m2的病房住3-4人,病房过道时有加床。使用面积较小,容易发生院内感染。②消毒工作有待加强。产房和分娩室消毒手段缺乏,只有1台空气消毒机,且定时开机,未能起到有效的消毒作用;洗手间、半限制区、污物通道等区域均无消毒设备;一次性物品储备间设在洗手间旁,且无消毒设备,不符合消毒规范的要求。③产房管理有待加强,如在过道摆放电脑等设备,不利于清洁和消毒;在接生流程中,助产士只用一双手套,中途没有更换,容易交叉污染。④经调查,该医院地面消毒由清洁工人负责,清洁工未进行消毒知识培训,消毒液的配制浓度、消毒时间均无记录可查。⑤医院通风不畅。整个住院大楼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启用后未得到定期、有效的清洁。

在调查原因的同时,采取控制措施,以避免暴发的发生。主要包括:①加强产房空气消毒工作,分娩室空气消毒机24小时开机;产房限制区、洗手间、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各装空气消毒机1台。在产科治疗室新装空气消毒机1台。②请专业人员对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洁、除尘,包括送风口、新风口和管道等,并成立专业维护队伍,建立常规维护制度。清除卫生死角,落实每周1次卫生大清洁制度。加强分娩室的消毒工作,物表、地面等用消毒液抹拖一日一次,有污染随时消毒。③规范产科操作程序,消除潜在隐患,取消一次性物品储存室,由设备科每天配送一次性物品。④规范一次性物品使用,更换可吸收性外科肠线等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10种。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经历了“两个平均潜伏期”,产科又做了侧切术30例至今再未出现新增病例,该次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TullyL,GatesS,BrocklehurstP,etal.Surgicaltechniquesusedduringcaesareansectionoperations:resultsofanationalsurveyofpracticeintheUK[J].EurJObstetGynecolReprodBiol,2002,102(2):120-126.

[2]LiabsuetrakulT,LumbiganonP,ChongsuvivatwongV.Prophylacticantibioticprescriptionforcesareansection[J].IntJQualHealthCare,2002,14(6):503-508.

[3]龚时鹏,余艳红,陈莉.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1):75-76.

[4]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Z].2002.

[5]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Z].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