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范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范宇

范宇

天津中海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天津300061

摘要:我国的水利工程在各个地区的建设较为广泛,为我国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水利工程中,导流技术应用较多,能够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以及效率进行保障。基于此,本文对导流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利施工;导流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551.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利工程中,导流施工技术是基础性施工技术。随着新时期发展,其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但作为技术人员,要不断加强对于该技术的认识,要不断对导流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从而才能进一步提高导流施工技术应用效率,具体分析如下。

1导流施工技术

作为一项引导性的水利技术,导流施工技术既不会对施工过程造成影响,又可以在正常施工的前提下,将上游的水流顺利的引入下流进行使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导流施工技术有其重要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导流施工技术由节流、基坑排水以及下闸蓄水等几项基本工程组成,是保证工程设计方案能够正确执行并顺利开展的前提。导流施工技术对整体的施工质量也有影响,在施工阶段,根据施工环境的变化,利用导流施工技术作为辅助,可以及时传达工程指令,保证工程进度。

2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2.1全围堰法导流

2.1.1隧洞导流

隧洞导流技术是在河岸特定位置打洞,并在基坑上下游选取合适位置修筑围堰,将水流自上而下引出,避免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造成影响。这种方法通常应用在地形陡峭、山岩条件良好的区域,但是需要注意,该方法只用于小型河流的引导。在施工时需要注意,布置的隧洞要尽可能为直线,避免水流产生缓冲而造成隧洞内部坍塌。还有,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地形要求,对断面形式进行设计,增强导流效果。断面形式主要分为:方圆形、马蹄形和圆形。还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断面选择槽率,通常爆破不衬砌时槽率范围为0.035~0.044;光面爆破不衬砌时,槽率范围为0.025~0.032;混凝土衬砌时的槽率范围为0.014~0.017。

2.1.2明渠导流

通过在河岸中开挖渠道,将上游河水在渠道修筑的围堰当中进行导流。这种技术比较适合在工期紧张且施工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使用该种方法需要注意,首先,该方法需要比较宽的台地,并且选择合适的渠身轴线,保证水平距离,满足围堰防冲要求,控制开挖深度以及轴线的长度;其次,选择合适的进出口位置及导流轨迹,保证进出口位置不会产生淤泥、回流或阻塞的状况,同时控制导流坡度,保证水体自上而下按一定方向和速度流出;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断面形式,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可以通过实验或查找相关数据合理选择槽率,保证导流效果。

2.1.3涵管导流

涵管导流需要在岩层中进行沟槽的开挖,然后利用混凝土修筑密封涵管,将水流自上而下引出,这种技术比较适合在石坝、土坝等位置应用。为避免出现渗漏情况,影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该技术需要在涵管外壁设置截流环,节流环要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增强节流效果,避免渗漏。还有,混凝土修筑位置要做好加固,避免因水冲刷产生的压力造成土质开裂,影响水利工程质量。

2.2分段围堰法导流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要求,且在施工阶段由于环境限制,需要采取分段围堰法导流技术,具体的方法分为:底孔导流、坝体缺口导流、明槽倒流。

2.2.1底孔导流

底孔导流技术是在土坝中修建永久或临时底孔,它的好处在于,可以随时将土坝中的水流倒出,不会产生因水位过高而影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问题。但在孔位的选取上,需要通过数据精准地计算出数量以及布置位置和尺寸大小。为了在枯水期可以达到正常泄水目的,底孔断面需要修筑为圆角矩形或矩形,并减小尺寸,同时设定在水库水位以下位置。

2.2.2坝体缺口导流

坝体缺口导流技术通常应用在河流汛期较短或混凝土坝中。该技术还有一种优点,就是在水流量较大的过程中,正常的导流方法无法将水流短时间内全部倒出,此时可以同时使用坝体缺口导流技术辅助其他导流方式,将水流快速导出,降低水流对水利水电施工的影响,当水流回位后,将缺口位置重新修筑后就可正常使用。

2.2.3明槽导流

明槽导流技术主要用于河水深度较深,并且河水覆盖层较厚的区域。由于这种环境情况已经影响了修筑进程,并且在围堰过程中具有较大施工难度,为避免对整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提高河床一侧岸坡稳定性,则需要采取该技术。采用该种技术时需要注意,其修筑过程分为一期和二期,一期修筑的同时增加围堰,保证河水通过束窄河床下泄。二期修筑完毕后才能利用明渠导流进行水流导出。

与此同时,分段围堰导流技术还要根据水体流量以及增长周期进行区间选定。导流时段的划分要根据整体施工进程而定。假如水利水电工程整体施工进程较长,这时内部不允许有水流过,并且在洪水来临之前无法完成整体工程,则需要在施工的全部阶段选定合适导流阶段,避免水体存留而产生过大的压力影响施工进度。在采取分段围堰技术施工时,在中后期需要适当借助底孔完成导流过程,根据不同要求,将导流时段分为三部分,分批完成河流下泄。第一期基坑工程完成河水的导流下泄,此时水流底孔流出,此为第一阶段;第二周期基坑工程为第二阶段,分批次将底孔封闭,确保河水通过导流底孔全部排出;之后,将河水下泄以后存放到泄水建筑物中,或拦截在水库中,待水利水电全部工程完毕以后,作为第三阶段。

3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策略

3.1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新时期,随着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发展,为了保证项目建设质量,要时刻关注技术创新,在导流施工过程,更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一步加强管理,通过科学的技术应用,不断提高导流施工技术,以此才能助力水利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从实际分析,新时期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比较大,通过有效的技术创新,保证了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这也进一步为施工企业整体施工水平提高提供了保证。在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过程,要不断进行政策支持,并且要科学抓住市场发展,以市场为基础,有效的迎合市场发展机遇,以此不断提高施工企业创新与改革水平。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应该重视与高校或科研单位相互合作,进一步推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

3.2注重水利人才的培养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为了提高导流施工技术水平,必然要重视人才引入,加大对于高技术人才的选用能力,才能保证施工技术不断发展。新时期,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企业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以及市场占有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的引进创新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施工企业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骨干技术人员的培养,团结骨干技术人员。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时,施工企业不仅需要充分的发挥引进人才的创新能力,同时又要有机的结合企业骨干技术人员丰富的施工经验,以老带新,从而实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革新。

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有效阐述,提高了对于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导流技术的研究能力,作为相关研究人员,要提高技术运用能力,要加强技术创新,从而才能保证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窦维军.水利工程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的应用分析[J/OL].河南建材,2018(06):159-161

[2]胡涛.水利工程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9):282-283.

[3]尹月芳.水利工程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7):294-295.

[4]姜文玉.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2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