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赵兴捷1赵丹丹2

1.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2.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0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医学护理急速也取得了很大创新。目的对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某院内镜室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45例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措施,经护理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7.8%,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采取标准化护理后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关键词:标准化护理;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临床医学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治疗方法得以出现和应用。消化内镜是临床中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其主要是将微创方式进行应用,对消化系统疾病进行确定。这一方法具有直观性和可靠性等应用优势。但是其在操作过程中,会为患者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还需要护理工作的支持。因此,本研究将以消化内镜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为主要内容,通过为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标准化护理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做出相关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某院内镜室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17~68岁,平均(42.5±7.2)岁;观察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17~66岁,平均(41.5±7.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按照医嘱对患者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在实施各项护理措施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标准化护理:(1)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实施6S管理,成立标准化护理小组,由临床经验丰富且责任心的理人员组成,并选出小组长;通过质控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质量标准。(2)工作流程统一规范,彻底落实护理标准:①在日常诊疗的护理配合过程中,彻底落实制定的护理标准及规章制度,并定期对其进行质控,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在一期的检查中进行追踪;②配合消化内镜室检查医生做好助手护士的工作,协助护理措施,向患者讲解有关检查的注意事项等;③合理的摆放消化内镜室中的物品,固定位置和数量,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在候诊室配置宣传资料、爱心糖、一次性水杯等物品,保证候诊室的整洁、安静等,提高患者的舒适度;④在患者进行各项检查之前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胃肠镜检查/治疗知情同意书》,让患者和家属提前阅读、知晓胃肠镜检查/诊疗潜在的风险和对策,在检查治疗前由操作医生向患者再次讲解知情同意书中的内容,促使患者完全了解其内容并签署;⑤对患者进行同质化的健康宣教,护理人员以文字、图片资料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康健宣教,宣教的内容包括检查的意义、检查的流程、如何配合检查及检查后的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避免出现因不良心理情绪导致抗拒的现象。

1.3观察指标

在护理后由两组患者填写统一发放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此问卷中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是否良好、护理人员的技术是否熟练、告知检查注意事项情况是否满意等。共10题,是为3分,否为0分,满分为30分。满意:24分以上;一般满意:18~24分;不满意:18分以下。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经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0%)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讨论

消化内镜室是医院实施消化内镜检查及治疗的重要场所。消化内镜辅助诊疗时,术野清晰,可直观、准确了解患者病灶状况及周边组织状况,且消化内镜诊疗方案与常规开腹手术及检查相比,创伤更小,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是消化道疾病诊疗中必不可少的方式。当出现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慢性腹泻;不明原因的低位肠梗阻;疑大肠或回肠末端肿瘤;大肠息肉、肿瘤出血等病变需做肠镜下治疗;结肠术后及结肠镜治疗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者;大肠癌普查等情况时可以做肠胃镜检查。消化内镜诊疗效果受到临床实践肯定,但目前临床报道消化内镜诊疗中仍受多种因素影响。①消化内镜属于侵入性操作,操作过程中极易导致患者身体不适,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加重患者身体痛苦。②部分患者对消化内镜诊疗过程认知较差或存在错误认知,易导致患者诊疗前存在排斥、恐惧、焦虑、抑郁等诸多负面情绪,严重时将导致患者不配合甚至拒绝诊疗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标准化组患者护理后负面情绪及疼痛评分、诊疗时间、诊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分析原因:①在标准化护理过程中以标准化护理小组为实施基础,在护理实施前总结护理问题、标准化护理方案及流程,可保证护理内容的安全性及高效性;②针对患者消化内镜诊疗中常见不良因素实施环境、心理、不良反应干预,可积极控制不良因素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保证患者诊疗安全性及效果,也减少因不配合引起的检测不良反应,达到良性循环效果;③诊疗后护理可促进患者及早恢复,减少检查后不良症状出现;④通过问题反馈及改进可持续性改善护理质量,减少诊疗风险。相关研究中还提出标准化护理可提升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可改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本次研究结果仅从患者诊疗状况反映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尚缺乏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直接评价标准,未来仍需进一步探讨。

结语

在将消化内镜与传统开腹手术进行相比较的情况下,这一检查方式更具有直观性和可靠性,也就是说,这一方法的应用,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是消化内科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从行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常见的有胃镜和肠镜两种,但是这种方法作为侵入式,但是其在操作过程中,会为患者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应用过程中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恐惧心理,不利于治疗的推进。因此,还需要在治理过程中,将其对应的风险程度降低,还需要护理工作的支持,促进标准化护理工作的推进。根据相关数据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增加治疗有效率,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

经本研究证实采取标准化护理后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内镜室中护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内镜室检查为疾病的确诊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而护理质量则决定了病情的确诊及患者的安全。在实施标准化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素质,并详细的掌握护理的重点及潜在的风险,然后按照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标准化护理具有以下优势:(1)有效的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并提高了患者对检查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避免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抗拒的情况;(2)标准化护理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为患者实施高质量的护理服务;(3)标准化流程促使患者严格按照指定的相关流程及规章制度实施护理,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后,促使患者更好的掌握有关检查的知识,积极的进行配合。

参考文献

[1]陈继花,郎燕芳.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2):213-215.

[2]齐丹丹.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7):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