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俞募配穴法”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温针灸“俞募配穴法”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翁泽鹏

广东省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针灸康复科528437

【摘要】本文旨在探究温针灸“俞募配穴法”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收集我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32例确诊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61例,治疗组患者使用温针灸“俞募配穴法”模式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按照西医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9)96.7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7)77.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结论:通过使用温针灸“俞募配穴法”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改善脾胃功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治疗周期,还起到标本兼治的双重效果,副作用小,有良好安全性和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温针灸;俞募配穴法;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总有效率;功能性消化不良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又名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内科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晰,主要涉及胃、十二指肠黏膜慢性炎症、上胃肠道运动功能失调、神经精神因素多重原因诱发的[1-2]。西医主要针对其可能相关因素包括以下三种治疗手段:对症治疗、心理及精神治疗和胃肠促动力药物治疗[4],但效果不显著,而且副作用明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养。本研究在探究采取温针灸“俞募配穴法”方法干预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收集我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32例确诊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66例,其中男72例,女60例,年龄在17-69岁,平均年龄为45.7±8.3岁,病程为6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7±0.3年。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痛、烧灼感和餐后不适症状出现,胃镜检查后未发现糜烂性溃疡,均被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依从性良好,并签署医院伦理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患者、造血系统疾病、意识不清及精神障碍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按照西医方案治疗,给予餐前口服依托必利每次50mg,一天三次,连续用药15天;治疗组患者使用温针“俞募配穴法”模式干预治疗,所有穴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腧穴名称和定位》准则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主穴包括:中脘、天枢、胃俞、足三里。根据脏腑辩证理论,脾胃湿热证加下脘、内庭穴,用泻法除湿化热;脾胃虚弱证加脾俞、采取补法,以健脾胃气;肝胃不和证加肝俞、脾俞、太冲穴,以疏肝理气、降逆和胃。具体操作:嘱患者取侧卧位,严格消毒后,使用0.25×40mm的不锈钢针灸针行刺,其进针深度、角度及时间严格按照针刺步骤操作,在进针得气后将艾绒捏在针尾处,点燃起上端,施以温针灸,停留20-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操作时注意避免造成患者气胸或伤及内脏。

1.3评价标准

通过不同治疗方法后,询问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合问卷调查,综合评估其治疗总有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标准,显效:上腹疼痛、嗳气、腹胀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有效:患者上腹疼痛、嗳气、腹胀等临床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时有发生,疗效指数>60%;无效:患者治疗后其上腹疼痛、嗳气、腹胀等临床症状并无明显变化,并呈进行性加重,疗效指数>3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行x2检验。假设a=0.05,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9)96.7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7)77.05%,见表1,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表1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后疗效分析(n/%)

3讨论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主要临床表现在腹胀、腹痛、嗳气吞酸、恶心、早饱、厌食等症状的反复发作,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型:反流样、运动障碍样、溃疡样、特发性消化不良、吞气症[3]。属于中医“脘痞”、“胃痛”、“腹痛”、“嘈杂”等范畴,其主要病位在胃,可累及肝脾,主要病机为胃失和降、脾胃虚弱[5]。《黄帝内经》最早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证型分类等均有比较系统的介绍,为中医治疗该并奠定了理论基础。《医学入门》中讲到“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因为中医认为募俞穴是互为相通的,所以在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通常采取同一脏腑的募穴和背俞穴进行搭配治疗[6],使用温针灸选穴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旨在调和肝脾、调畅气机、平衡阴阳。

本研究表明,使用过温针灸“俞募配穴法”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改善脾胃功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治疗周期,还起到标本兼治的双重效果,副作用小,有良好安全性和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韩捷,顾亚娇,赵文霞,等.基于脑肠轴理论的俞募配穴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4):115-118.

[2]郝世杰,毕鸿雁,高振梅.温针俞募配穴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J].康复学报,2017,27(1):10-14.

[3]王成伟,刘梦阅,闫江华,等.针灸对伴情绪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9):876-880.

[4]LeeSW,LienHC,LeeTV,etal.Heartburnandregurgitationhavedifferentimpactsonlifequalityofpatientswith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J].WorldJGastroenterol,2014,20(34):12277-12282.

[5]闫志辉,崔立红,浦江,等.海军部队人员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影响因素[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3,31(5):361-365.

[6]郑宗志.观察俞募配穴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4):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