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应用干扰素治疗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探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应用干扰素治疗的临床效果

李伟杨丰清

1.甘肃省瓜州县人民医院736100;2.甘肃省瓜州县妇幼保健站736100

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变化和治疗过程中发热、咳嗽、咯痰、咽痛、胸片阳性缓解时间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儿在咳嗽、喘息、喉中痰鸣、哮鸣音、紫绀、鼻煽等方面积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热、咳嗽、咯痰、咽痛、胸片缓解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干扰素可有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能减轻症状积分,缩短患儿治疗时间,疗效确切。

关键词:干扰素;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小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种细菌和病毒都可感染引起,双肺可闻及不固定的散在的干啰音及粗中湿啰音,临床表现以喘息和咳嗽为突出[1]。有报道[2]称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较常见病原体是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中引起急性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学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占首位。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目前没有特效疗法,本研究观察干扰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2~47个月,平均年龄13.12月,观察组患儿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11.6个月。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诊断标准[3],均无使用治疗哮喘药物史并且除外先天性心肺疾患、异物吸入、肺结核、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胃食管返流、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综合症及下呼吸道压迫性阻塞引起的喘息。全部征得患儿家长同意。

1.2治疗方法

1.2.1器械及药品①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500万IU/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10074北京远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②鱼跃3W-1型儿童雾化仪。③东芝H2R-125型CR机。

1.2.2对照组治疗方法利巴韦林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每1ml含1mg的溶液后静脉缓慢滴注,按体重15mg/kg?d,2次/d,滴注20分钟以上连用3日。同时应用头孢曲松钠80~100mg/kg?d溶于等渗氯化钠注射液中100ml中,0.5~1h内滴入,1次/日,;连用3日。患儿有痰粘稠难以咳出、痰阻气管等症状时,应给予沐舒坦雾化吸入2次/日直至无痰。

1.2.3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100万U/次/日,肌肉注射,7天为1个疗程,用药前,详细记录患儿的各种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并结合评分进行评分,用药后详细记录患儿用药后的症状体征变化情况,随时对不良反应进行处理。

1.3观察指标症状积分评分方法参照《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进行治疗前后量化评分,具体评分标准[4]为:0分:无咳嗽;2分:偶咳,夜间或晨起出现,不影响日常活动及休息;4分:阵咳,夜间和晨起均可出现,活动后明显,略影响休息;6分:持续性咳嗽,夜间和晨起均明显,活动后加重,严重影响休息;有痰1分;无0分;有饮食差1分、无0分;有腹胀1分;无0分;有发热1分;无0分;有过敏症状1分、无0分;有咽喉肿痛1分、无0分;有呕吐1分、无0分;有烦躁1分、无0分;有失眠1分、无0分;有便秘1分、无0分;哮喘轻1分、重2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疗后两组患儿主要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儿在咳嗽、喘息、喉中痰鸣、哮鸣音、紫绀、鼻煽等方面积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0.266、0.254、0.258、0.293、0.460、0.399,P<0.05)。

2.2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热、咳嗽、咯痰、咽痛、胸片阳性缓解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热、咳嗽、咯痰、咽痛、胸片缓解时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7.12、6.89、9.21、9.32,P<0.05)。

3讨论

喘息样支气管炎是一临床综合征,泛指一组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炎,发病年龄较小,多见于1~3岁小儿,部分病儿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5]。多种病毒和细菌感染均可引起,较常见的有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部分病例可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婴幼儿的气管和支气管都比较狭小,其周围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黏膜易受感染或其他刺激而肿胀充血引起管道狭窄,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从而产生喘鸣音[6]。

临床上运用的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其治疗机制与人体抗体有关。不管是哪种干扰素,均不能直接杀死病毒、支原体,而是间接作用的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使基因表达多种抗病毒蛋白,最终达到杀死病毒、支原体的目的,这是干扰素的间接性特点。其二,干扰素具有广谱性,作用无特异性,作为酶类能够抑制大多数病毒。其可有效改善患儿外周血WBC、嗜酸性粒细胞、IL-2、IL-4、IL-5等指标水平。其三,干扰素药效快,发挥作用迅速,关键在于干扰素在阻断病毒感染的同时又能够限制病毒扩散[7]。

但干扰素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若是患者患有乙肝疾病,则在服用干扰素后,会出现发热、恶心乏力,头晕等症状,一天后消失,同时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食欲下降。而之所以采用肌肉注射治疗法,其较口服此药物效果更加迅速、安全可靠,更加适用于婴幼儿患者。根据本此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咳嗽、喘息、喉中痰鸣、哮鸣音、紫绀、鼻煽等方面积分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热、咳嗽、咯痰、咽痛、胸片缓解时间比较(P<0.05,显著性差异)。故充分说明了干扰素雾吸对于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甚好,此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廖远平,章德林.和金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168例[J].江西中医药,2010,7(7):51.

[2]刘明,刘宁.小儿宣肺涤痰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30例[J].陕西中医,2010,31(7):822-823.

[3]李冬梅,于少飞.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50例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9(4):27-28.

[4]郭雪君,董欢霁.咳嗽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0(2):1-3.

[5]吕军艳.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J].吉林医学,2010,31(4):518.

[6]罗勇.中两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2013,16(9):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