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例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85例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吴勇吴过郭文才

吴勇吴过郭文才(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四川巴中636600)

【摘要】目的观察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采用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5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格拉斯哥评分(GCS)的差异。结果手术后痊愈31例,好转4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9.41%。治疗后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临床疗效较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穿刺抽吸引流术疗效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对出血量较大或深部出血者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植物状态生存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临床治疗原则以尽快清除脑内积血,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为主。我院于2005年11月~2010年10月间对85例脑出血患者采用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1月~2010年10月采用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5例,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58.23±10.42);其中男性57例,女性28例。经颅脑CT证实,壳核内囊出血32例、脑叶出血21例、外囊出血27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5例;出血量20~30ml者5例,30~40ml者43例,40~50ml者31例,50~80ml者4例,80ml以上者2例。GCS评分:3~5分2例,6~9分47例,10~12分32例,13分4例。患者合并高血压65例,高脂血症53例,冠心病16例,糖尿病7例。

1.2治疗方法

①材料:85例全部采用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②方法:在CT引导下标记头皮穿刺点,穿刺点避开重要功能区和大血管。常规消毒、铺巾,穿刺点局麻。选择合适长度的穿刺针,采用电钻动力钻透头皮和颅骨后去除电钻,从穿刺针内插入圆形钝头塑料针芯,缓慢进入血肿中心,拔除针芯后连接引流管进行抽吸、冲洗。液态血肿直接抽出,固态血肿插入针形粉碎器进行粉碎、冲洗。待冲洗液澄清后注入尿激酶2万U,夹闭引流管4h后开放引流,2次/日。动态复查颅脑CT,残余血肿﹤10ml后拔去引流管,穿刺点缝合包扎。其中5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者并行脑室外引流术。

1.3判断标准

1.3.1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肌力恢复至4级以上,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好转:临床症状好转,肌力恢复至1~3级,日常生活可以部分自理,需要他人照顾;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植物状态生存、自动出院、死亡[2]。

1.3.2GCS评分

GCS评分分为三个部分,包括睁眼反应(E)、语言反应(V)、运动反应(M)。E、V、M三者分数相加为GCS总分。满分为15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昏迷程度越深。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颅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后痊愈31例,好转45例,无效9例,其中植物状态生存1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6例,总有效率89.41%。患者治疗前GCS指数为(8.21±1.05),治疗后GCS指数为(12.03±2.34)。治疗后患者GCS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治疗前后患者GCS指数比较(`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当出血量较大时,不仅血肿的占位效应引起颅内高压,而且当血肿形成时,凝血酶原被激活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具有较强的神经毒性作用,是引起脑水肿的主要原因[1],而脑水肿的形成又进一步加重颅内高压,形成恶性循环。临床上对出血量较大者采用内科治疗往往效果不佳,手术治疗可解除血肿的占位效应,降低增高的颅内压,提高脑灌注压,清除血肿分解产物,减轻毒性作用和脑水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是治疗脑出血的手术方法之一,由于其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不需全麻,节省费用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本组85例除5例丘脑出血20~30ml以外,其余均在30ml以上,40ml以上者37例,均采用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并行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合并采用高压氧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9.41%,治疗后GCS评分有显著提高,说明穿刺抽吸引流术是治疗脑出血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从发展趋势看,微创手术及穿刺吸除法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2]。相对于传统的开颅手术,穿刺抽吸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各种部位的出血,尤其是深部脑出血[3],许多研究报道表明抽吸术具有良好的疗效,尤其对那些血肿位置深在的患者[4],但也有其局限,首先是于本方法本身不能止血,故只有当无活动性出血时才能实行,且不能一次性抽净出血,所以对出血量大且颅内压显著升高尤其是有脑疝的患者,不能快速的缓解颅内高压,无法替代开颅手术。我们认为单纯出血量大不是穿刺抽吸引流术的禁忌证,本组2例脑出血80ml以上者,年龄分别为74岁、80岁,虽出血量大,但由于血肿位置表浅,且患者有较明显的脑萎缩作为代偿,入院时一例浅昏迷,一例昏睡,头颅CT中线结构移位尚不严重,且均无脑疝表现,行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后2例均痊愈出院。如果出血量大,并有严重的颅内高压甚至出现脑疝者,则需紧急开颅手术减压,不适合用本方法清除血肿。手术时机的选择我们一般在脑出血后6小时左右进行手术,不宜太晚,因为脑出血后6~7小时血肿周围出现脑水肿、脑组织坏死,而且随时间延长而加重[5]。也有学者主张对脑出血患者进行超早期穿刺抽吸引流术,并认为超早期穿刺引流术疗效明显好于延迟期手术,且超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再出血率(报道为12.5%,11%)无显著差别[6]。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临床疗效较满意,值得推广,但应掌握好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术中严格的规范化操作、准确穿刺、适度负压吸引、适度控制血压、血肿清除率不超过75%[7],术后应用尿激酶溶解残余血肿,尿激酶具有溶解血纤维蛋白和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双重作用,不仅能溶解血块,而且可抑制新血肿的形成⑻,争取迅速引流,并行药物治疗也可配合高压氧治疗,可取得较满意效果。对于术中术后出血增多者或有发生脑疝倾向者,应立即转入开颅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2][3][5][7]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第一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65-870.

[4][8]王任直,主译.H.RichardwinnRobertF.SpetzlerFredricB.MeyerDanielL.Silbergeld主编.尤曼斯神经外科学,第二卷,脑血管病与癫痫[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394.

[6]吴全理,汤华,邓峰等.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