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挫伤MRI影像学诊断价值

/ 1

骨挫伤MRI影像学诊断价值

谢勇

谢勇(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MRI室重庆忠县404300)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0-0082-02

骨挫伤是指各种直接或间接创伤所致的隐匿性骨损伤,不包括骨皮质断裂和移位。X线平片及CT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有限,MRI对骨挫伤非常敏感。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2007年10月—2010年3月来我院诊治的85例关节外伤的病例(不包括X线平片及CT提示有骨折的病例),膝关节43例、踝关节28例、腕关节12例、肩关节及肘关节各1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5例,年龄8—78岁,平均年龄44岁。所有病例均有明确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等临床表现。

1.2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摄X线平片(有23例先后2次摄片,3例先后3次摄片),其中25例行CT检查,使用飞利浦单排螺旋CT机,取软组织窗和骨窗,层厚3—5mm。MRI扫描仪猉GY0.35T永磁型磁共振成像装置,MRI扫描分别选用膝关节专用线圈、腕关节专用线圈及肩关节专用线圈,成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SE)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WI及抑脂序列(STIR)。扫描参数:T2WI:TR3000ms、TE105ms;T1WI:TR420ms、TE18ms。

2结果

85例骨挫伤在X线平片上均未见明确骨皮质断裂,25例CT检查也均未见明确骨皮质断裂,MRI扫描均显示有异常信号,呈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抑脂呈高信号。

3讨论

骨挫伤是直接或间接暴力创伤引起的骨松质内局限性水肿、出血,为骨松质小梁的细微损伤所致,不发生骨皮质的断裂和移位。骨挫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损伤部位疼痛、肿胀,局部可压痛等,一般2—3个月可自愈。在MRI问世前骨挫伤的诊断较困难,近年来由于MRI在骨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广泛应用,骨挫伤的诊断也愈来愈受临床医师的重视。因骨挫伤后骨松质内渗出水肿及出血,其病理改变为骨组织局部化学成分的异常,氢质子的重新分布引起MRI驰豫时间的变化,因此MRI能非常敏感的将上述病理变化反映出来。骨挫伤急性期在MRI上表现为不规则、边缘欠清的片状不均匀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骨组织内的出血MR信号依出血时间的长短而表现各异。STIR扫描序列正常的骨髓脂肪信号被压制显示低信号,突出了骨挫伤水肿高信号的显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补充序列,也是骨挫伤最敏感的序列。本组85例骨挫伤磁共振显示率为100%。由于骨挫伤后骨组织水肿、出血的病理变化不能构成病区与正常骨组织的密度对比差,即X线吸收率无明显差异,又由于骨挫伤不引起骨骼轮廓及骨皮质断裂等形态变化,因此X线平片和CT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有限。

MRI在诊断骨挫伤过程中,还应注意与各种内分泌疾病、肿瘤、炎症、结核等所致的骨质变化相鉴别,因上述这些病变往往有一定的外伤史,易误诊,如遇到骨髓弥漫性病变时,应根据病变部位、分布、形态大小、信号变化、软组织改变及有无病理骨折等详细分析,必要时增强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