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改革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1

职业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改革之我见

琚垚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琚垚

〔摘要〕在教学实践与工作实际,本文就职业中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改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市场需求与预测分析,论述了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施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改革的思路和具体做法等内容,探讨课程体系综合改革方案,摸索一条适应实际的改革途径。

〔关键词〕教学改革电气自动化技术

1调研与分析

为确保整个教改的顺利与有效地进行,我们对行业内外的数十家企业就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市场需求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分析。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就业岗位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反馈意见,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及其课程体系。

我们知道,企业不仅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对高职层次毕业生的要求也非常高,不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求毕业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2改革的目的与意义

职业技术教育是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毕业生是否合格则需要社会认可。如何对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育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定位,如何制定与之相配套的专业教学培养计划以及如何围绕专业培养计划合理设置职业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也必须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为实现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核心任务是制定合理的专业方案和专业培养计划,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3思路和做法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基本思路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出发,按照素质教育是根本,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结合航空工业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依靠专业顾问委员会专家,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和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通过课程重组、综合,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强化岗位实用、先进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深化厂校产学合作,加强岗位操作技能训练和工艺实习等工程实践环节,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以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实施性教学计划;通过采用多证制,加强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考核和评价。

3.1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按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电气自动化技术行业的发展趋势,拟定电气自动化行业发展方向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此外,为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比较扎实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专业基础平台上,设置了三个专门化方向,即:输配电自动化技术、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楼宇自动化技术。做到针对岗位、专业兼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按照就业市场的预测信息、个人的个性特点、潜能和意愿,选择专业方向,更加主动有效地接受针对性的教学和专门的实训,完成上岗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准备。

3.2构建新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根据调整后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调整了课程体系,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设置实用的课程。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必需、够用”为度,大幅度削减了理论课时,调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增加了有针对性的实践性教学的种类和时数,设置了产学结合的通道,加强工程实际素质与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3.3深化产学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充分利用学院自身对地方的专业优势,实施地域性产学合作办学。我系充分利用张家界的地域资源,组织教师、实验人员及学生对本地区一些厂矿企业的自动化设备、供电线路、通信线路、通信网络等进行技术改造。如天门山索道公司的电气线路的维护、维修,金山网络公司通信网络的架设、网络管理软件的开发,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维修服务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加强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了解工程实践经验,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企业,加强了专业理论知识与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通过与企业合作,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优势进行实习、实训等的教学,以弥补学校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优势,聘请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学校的教学改革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企业的工程实践环境,通过教师下厂跟产,让企业技术文化进校,加强学校“双师素质”教学队伍和专业教材的建设,丰富专业教学。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才能挖掘出自身的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发挥优势,办出特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出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