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试析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

平金学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第一实验幼儿园256800

摘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儿童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在幼儿阶段教育之中,老师是幼儿的关键启蒙人之一。因此,幼儿的心理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树立正确的感知世界的认知观,兴趣观,审美观,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培养

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儿童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儿童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儿童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因此,培养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当前儿童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良好环境,使儿童保持积极的情绪

良好的环境少不了幼儿、家庭和社区共同组成,形成合力,开张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儿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幼儿环境包括实物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多层次、多侧面的环境。它们是按照教育目的为儿童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设备、材料、玩具、物品,以激发儿童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儿童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进儿童与物质环境之间有益的相应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儿童感到安全、欢乐、被尊重,为集体所接纳、自尊、自信,获得成功,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情绪变化。教师们互相尊重、相互配合,共同营造温暖、关爱的良好环境,使儿童身心需要不断得到满足,情绪越来越好。还应该主动与社区沟通,优化社区的教育环境,使儿童从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家庭是儿童赖依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想儿童心理健康,除了教师努力外,家长也同样需要努力。当前许多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对“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等概念十分陌生,而儿童心理健康工作,在许多方面需要家长的长期配合和支持。

二、发挥游戏功能,使儿童保持愉快的心境

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三、教学活动中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在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表述能力,让儿童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儿童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儿童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四、坚持正面引导,使儿童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渗入了主体本身的情感和意志活动。自我意识是主观的,未必与自己的客观情况符合。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代表了个人心理适应的一个指标,两者越接近,个人的适应就越好,心理就越健康。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儿童自我意识受各种因素影响,不成熟、不稳定。教师应积极引导,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首先,教师要结合本班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经验及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并认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物质材料准备和知识准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为儿童营造平等、宽松、支持的心理环境,多用鼓励的方法,因人而异地指导儿童,使儿童表现得自信、主动,容易获得成功。其次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儿童受认识水平影响,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常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儿童学习评价主要通过成人正确评价的示范。教师要广泛搜集儿童在幼儿、家庭中有关发展的信息,善于发现儿童的优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儿童,客观、具体、明确地评价儿童。

参考文献

[1]郑名贫困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特征与相关因素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梁振兰浅论幼儿教育中如何正确把握幼儿的心理[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年,03期。

[3]孙戈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J].文教资料,2011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