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的临床护理

/ 2

子痫的临床护理

冉宪伟

冉宪伟(黑龙江省伊春市新青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伊春153000)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0-0268-02

【关键词】子痫护理

子痫系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最严重的阶段,临床表现除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外,在先兆子痫的基础上突然出现胸闷、剧烈头痛、视物模糊、抽搐或昏迷等,同时易并发心、肾衰竭。在子痫发作前大都有先兆子痫的症状和体征,但也有无任何警告征象而突然发病的病例。子痫可发生在产前、产中和产后7日内。很多病例产前、产时在医生的严密监视下认为已渡过危险期,但产后遇到冲动或兴奋状态时突发抽搐、昏迷。另外,子痫抽搐可重复发作,重复次数愈多,预后愈差,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目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子宫、胎盘缺血缺氧,引起血管痉挛,血压上升;或与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系统的平衡失调有关。

2.与胎盘某些抗原物质的免疫反应有关,如母体血浆的IgG和补体均低下,组织不溶性增高。

3.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总结出本病的诱因有精神因素、年龄大小、体形、外界气温变化及遗传因素等。

(二)发病机制

为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各脏器缺血和缺氧。由于小动脉痉挛,造成管腔狭窄,周围阻力增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体液和蛋白质渗漏,表现为血压升高、蛋白尿、水肿和血液浓缩等。全身器官组织因缺氧受到损害,严重时脑、心、肝、肾及胎盘等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可导致抽搐、昏迷、脑水肿、脑出血、心和肾衰竭、肺水肿、肝细胞坏死及被膜下出血、胎盘绒毛退行性变、出血和梗死,胎盘早剥以及凝血功能障碍而导致DIC等。

二临床表现

1.在重度妊高征的基础上(少数也可能是轻度妊高征)突然发生抽搐,抽搐前有剧烈头痛或上腹疼痛、眼花等症状。

2.典型的子痫发作分为4期

(1)侵入期:开始两眼球固定,口角及面部肌肉颤动,头扭向一侧,持续数秒钟。

(2)强直期:全身及四肢肌强直,双手紧握,双臂屈曲,两腿内旋,牙关紧闭,迅速发生强烈抽动。

(3)阵挛性搐搦期:上、下腭猛烈地一开一闭,眼睛及其他肌肉也轮流痉挛,如不加保护舌可被咬伤出血,甚至身体翻动跌落在地。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口吐泡沫,持续约1分钟。

(4)静止期:抽搐停止,全身肌肉松弛,呼吸渐恢复,深而有鼾声,面色恢复,进入昏迷状态,可伴有大、小便失禁。昏迷时间不定,轻者可能立即清醒,重者一次昏迷尚未清醒又接着下一次抽搐,甚至可连续发作数十次。发作前后血压测量可上升达200/160mmHg,呼吸加快,体温也可上升,尿少或出现血尿。

三护理措施

(一)临床观察内容

子痫患者在抽搐发作尚未控制或病情未稳定之前,一般::不宜搬运。

1.生命体征的观察注意每次抽搐持续的时间、次数及一昏迷时间。每15~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每4小时测量童体温1次。测量体温不宜用口表,宜腋下试温,以防发生意外。如发现患者高热、尿少、动脉收缩压降至100mmHg以下、脉搏持续增快至120次/min以上、发绀或呼吸困难及长时间昏迷和出血倾向者,都是病情恶化的表现。

2.观察尿量如发现尿少或无尿时,首先应检查尿管是否通畅,位置是否适当。如确诊为尿少或无尿(每小时尿量少于20ml),提示肾衰竭或入量不够;相反,应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注射液等)后,尿量过多,短时间内(1小时内尿量超过1000ml以上),应警惕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尤其是低血钾的发生。

3.观察产前先兆及胎心音产前子痫患者在抽搐时,子宫因缺血而使宫缩开始,此时患者常处于昏睡或昏迷状态,加上镇静剂的应用,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不强,宫缩仅出现规律性躁动,可用手直接触摸腹部,观察宫缩,按时查肛诊,注意胎心变化,必要时用胎儿监护仪监护。子痫患者产程进展快,应及早做好分娩准备。

4.并发症的观察子痫抽搐时易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5.皮肤的观察患者有皮肤水肿,皮肤紧张、菲薄,血液循环不良,抵抗力下降,加上长期卧床受压,尤应加强护理。经常给患者变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的发生;肌内注射时应严格消毒且常变换注射部位,对已多次注射的部位应观察有无漏液、感染等。

(二)药物观察内容

护士应掌握解痉、降压、利尿、扩容等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等。在执行医嘱的过程中,除做到准时、准量投药外,还应熟知毒、副反应的表现及抢救措施。

1.应用硫酸镁时应注意①尿量每日需多于600ml(每小时不少于25m1);②膝反射存在;③呼吸不少于16次/min;④无心律不齐。具备以上条件时,可继续用药。观察硫酸镁中毒症状,出现恶心、呕吐、头胀、全身发热感、疲乏、嗜睡、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时应减慢滴速或停止使用。应备葡萄糖酸钙,一旦出现呼吸抑制即按医嘱用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缓注,以缓解镁离子中毒。

2.应用静脉滴注降压药时注意血压变化,最好用血压监护仪,每10~15分钟测血压1次,使血压保持在130~140/90~100mmHg之间。如血压≤130/90mmHg时,应停用静脉降压药,避免血压骤降至过低。

3.应用催眠药物时必须卧床休息,专人护理,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突然摔倒发生意外。

4.应用利尿剂时注意患者有无倦怠、腹胀、心音低钝等低血钾表现,并注意观察有无脉搏增快等血液浓缩、血容量不足的临床表现。

(三)预见性观察

1.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注意患者出现咳嗽、气急不能平卧等早期心力衰竭症状,出现血性泡沫样痰提示伴发左心衰竭。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抽取标本过程中如发现针头易堵塞、血液易凝固,要警惕血液有高凝现象。若肌注或静脉穿刺部位有淤斑,则已有出血倾向,更应注意患者的尿色,如呈现茶色或咖啡色,有可能发生DIC。

3.视网膜剥离患者诉视物模糊时应警惕有无视网膜剥离的发生,应立即通知医生做眼底检查。

4.肾衰竭留置导尿管者应每小时记尿量1次,尿量少于30ml/h或无尿时,应报告医生。

5.要重视患者的主诉,自觉症状常常为患者突发子痫的前驱症状,应尽最大努力避免子痫的发生。

子痫虽是产科最严重的急症之一,但也是一种有可能预防的病症。预防措施是做好产前检查,早期发现预兆,并予以恰当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