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郭丽娜吴芳曹建兰(通讯作者)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遵义563006)

【摘要】根据高职高专学校“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岗位为前提、能力为重点、素质为根本”的办学理念,以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思考改革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校院合作、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以期培养出满足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358-02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学科,它涵盖了免疫学和复杂多样的微生物方面知识,同时又融合贯穿了诊断、预防等方面的关联性知识,对医学类学生夯实基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教学特点是重视基础理论,强调临床观念,强化与临床疾病相关的病原生物的致病机理、病原诊断和检验程序的实际操作训练,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应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此,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做如下几方面的改革。

1.教学内容的改革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内容改革主要从实验教学运行体系上进行改革。实验教学以综合性实验设计为主,即强调以临床(案例)问题为核心,以临床病原学诊断和消毒灭菌为主线,通过病案讨论,针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和临床工作中的环境、物品、人体局部等消毒灭菌问题,提出几种相关病案。学生选择其中一病案进行分析并提出实验方案。首先对实验方案进行陈述,经老师点评、整理修改;然后根据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记录结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写出完整实验报告。教学准备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和仪器保证,教师在实验中起引导作用,并对不规范操作加以纠正,监控实验进度并防止实验事故发生。

新实验设计教学模式使学生形成了过程综合的设计思想,病原学诊断能力得到系统性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和医院后能快速适应实际需要。

2.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校院合作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理论讲解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只关注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的验证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是“按方抓药”式的机械重复,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学模式逐渐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模式转型。从而提出认识实习、课程理论教学、课程实验教学、仿真实训、综合实验设计、临床实习等环节依次进行的新教学模式。

认识实习环节由本课程的教师组成在医院内完成。使学生不仅对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感染途径、致病机制、病原诊断操作有初步认知,而且还能通过对微生物检验手段等方面的了解,对完整的病原体检测过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认识实习的铺垫,在后续的理论教学模块中,学生能更快更好的接受和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建立临床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及仿真实训三个模块的强化学习,学生从初步认识、理论学习到综合运用,完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过程,较为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综合能力、临床操作能力和无菌观念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3.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的改革

坚持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使病原生物的内部结构、致病机制、检查手段以及人体免疫的类型与机制等均可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生动的实感,强化了教学效果。

此外,开设第二课堂,由临床一线教师针对当前新出现的病原体及传染病的流行、传播途径、致病机制、病原诊断、防治原则等为学生进行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当前医学动态,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对传统的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操作”两部分。其中实验操作评定是根据实验报告,结合课堂讨论,对学生从文献检索、设计思路、培养基制备、配制试剂、操作步骤、仪器使用维护、结果判读、数据统计、实验完成后的实验物品处理到最终结果分析等整体情况进行评定。

有效的教学改革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其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3]。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相关临床问题能够更好的相互衔接、渗透、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临床问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华.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教导刊(下旬),2017(04):15-16.

[2]周昕,贺玉萍,秦玉花.临床医学专业模块式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03):43-45.

[3]熊艳玲.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吉林教育,2016(37):153.

基金项目:曹建兰主持的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专科学校医学微生物学综合性实践教学运行体系建立的研究”(2016B308)

作者简介:郭丽娜(1986年11月-),女,汉族,黑龙江省兰西县,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微生物.

通讯作者简介:曹建兰(1961年6月-),女,贵州省遵义市,工作在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微生物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