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丛刺疗法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颈丛刺疗法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作用

吴国慧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目的观察项丛刺疗法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患者64例,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项丛刺疗法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一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并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为96.88%(31/32),对照组患者为87.50%(28/3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采用项丛刺疗法配合吞咽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脑中风;吞咽障碍;项丛刺疗法;吞咽康复训练;治疗总有效率

脑中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较急,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在脑中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针对不同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针对脑中风后出现吞咽障碍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将很难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有观点认为,通过对患者疾病的特征与病理机制进行分析,进而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干预,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鉴于此,本文对项丛刺疗法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患者64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介于56-79岁之间,平均年龄(64.3±5.7)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介于55-76岁之间,平均年龄(63.5±4.2)岁。64例患者经检查,均符合脑中风的相关诊断标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与年龄状况等一般资料,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在饭前30min给予患者降宁蚓激酶肠溶胶囊2粒,3次/d,持续1个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项丛刺疗法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项丛刺疗法主穴包括完骨穴、风池穴、廉泉穴、玉液穴、金津穴、夹廉泉穴、天柱穴、哑门穴、风府穴,上肢取穴为外关、曲池、三间透劳宫、肩髃、手三里、合谷(取双侧穴),下肢取穴为三阴交、悬钟、阴陵泉、阳陵泉、太冲、足三里(取双侧穴)。其一,针刺风池穴、天柱穴、完骨穴,针朝喉结入2寸,行分捻转手法,30转后即止,留针0.5h(期间可运用2次手法);风府与哑门进针1寸,行分捻转手法,30转后取针,2次/d。点刺金津穴、玉液穴放血,2d/次。其二,朝手臂方向斜刺双肩髃,与肩峰维持45°,入针1寸;直刺曲池、手三里,入针1.5寸-2寸;直刺三间透劳宫,入针1.5寸;直刺外关,入针1寸;直刺合谷,入针0.5寸,1次/d。其三,直刺阴陵泉、阳陵泉、悬钟、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入针1.5寸-2寸;直刺太冲,入针0.5-0.8寸,1次/d。持续治疗一个月。

(2)吞咽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舌肌训练。将压舌板置于患者的口内,告知患者运用舌头进行抵抗,完成压舌与后推舌头等动作;将压舌板置于舌头侧缘,以推压的方式进行刺激,指导患者完成舌头的侧向运动。加强患者的饮食训练,鼓励患者尝试使用患侧咀嚼食物。考虑到患者的病情,可先选择一些较为黏稠的食物,而后适当增加一些稍硬的食物。在未进食时,将软垫与纱布置于患者患侧的齿间,以帮助患者的唇舌开展咀嚼运动,叮嘱患者及时清洁口腔,避免食物残留。

1.3观察指标

经过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标准如下:若饮水实验的结果为1级,且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消失,则说明治疗显著有效;若饮水实验的结果为2级,且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则说明治疗有效;若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或者饮水实验的结果>3级,则说明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使用SPSS19.0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2检验。当P<0.05时,即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31例,对照组治疗有效28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3讨论

脑中风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相关数据显示,在脑中风患者中,约有四成以上的患者出现吞咽障碍。脑中风后出现吞咽障碍,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营养摄取与饮食安全,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病情恢复。此外,受到不适症状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甚至恐惧等负面心理,降低临床治疗的效果。鉴于此,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缓解患者的吞咽困难等症状,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项丛刺疗法为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本次研究旨在观察项丛刺疗法与吞咽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此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穴位均具有通经活络、利咽开窍等功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吞咽障碍。现代医学认为,针刺治疗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此过程中,可通过微粒子流、电磁等作用增强患者的细胞代谢,改善咽喉与脑部等部位的供血状况。针对项丛刺疗法的效果研究,相关研究结果提示,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此法提高脑血流速度的效果更为显著,在改善脑血液循环方面的作用更强。分析项丛刺疗法的作用机理,有研究结果指出,该种方法可有效增强人体的脑细胞活性,增加人体脑血流量,促进其吞咽功能的修复。

综上所述,针对脑中风后出现吞咽障碍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项丛刺疗法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可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威.项丛刺疗法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吞咽障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7):795-796.

[2]刘峻,周鸿飞,金鑫.项丛刺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6):92-94.

[3]王震,肖伟,孔红兵.项丛刺加旁廉泉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C].安徽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