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开展小学德育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浅析如何开展小学德育工作

林明生

(广东省化州市平定镇岭下小学,525135)

摘要:育人要从小抓起,由于各种因素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许多误区,改革传统的德育僵化模式已经刻不容缓。小学德育工作可从掌握德育课程实施策略、促进德育生活化、转换小学德育教师的角色、发挥学校的德育力量和重视社团发展等方面来开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途径;德育生活化;德育力量

教育要从小抓起。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担负着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们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才能发育滋长。儿童道德教育是一个久远而凝重的话题,说它“久远”是因为它绵远几千年,传承着教育的智慧;说它“凝重”是因为现实的德育问题依然很多,德育的效率依然不高。思想道德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

一、掌握德育课程实施策略

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实施途径,但有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干扰,出现了德育课程虚化的现象,诸如课时被挪动、专任教师缺乏、教学随意性大、教学检查不力、教研几乎为零等,实施小学德育课程,这不仅关系到小学德育育人的成败,也关系到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成败。因此,开展小学德育工作,需要掌握以下德育课程实施策略:

(一)转变教师和学校领导的思想观念,正确掌握德育的指导思想

要改变小学德育课程沦为摆设的局面,顺利开展德育工作。首先,需要教师和领导重新理解小学德育课程与国家民族命运、社会发展之间的互相关系、清醒认识未来社会对公民品德素养的要求。其次,要正确掌握德育的指导思想。我国中小学生教育的根本认识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体能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居领先地位,起主导作用。当前,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坚持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核心,从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抓起,把他们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引导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阶段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上来。

(二)要有全局战略观,树立全程发展观

小学德育课程贯穿于小学六年,《品德与生活》在小学一二年级实施,《品德与社会》在3-6年级实施。开展小学德育工作,要把六年的德育课程视为一个整体,要有全局战略观,树立全程发展观,找出其中内在的关联性、顺序性、阶段性、生发性、掌握课程所能提供的心理触发机制和潜在生长机制,全面梳理德育课程与学生心理的联系点、契合点、交汇点。另外,要把小学生学习德育课程的过程视为一个内化过程。持续不断的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增强内化的心理动力,持续不断的给学生提供可内化的生成契机一增强内化的操作能力。

二、促进小学德育生活化

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这一观点旨在阐明生活与道德的内在联系,核心是强调道德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生活和道德是一体的,社会生活是道德得以生长的土壤,日常生活是德育的基础。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还需与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生活中所体验道德社会性、道德性问题入手,从生活走向德育,这也是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

(一)贴近社会生活,开拓小学德育课程资源

时代不断进步,社会生活天天都在变化,教材总会滞后于社会生活的变化。因此,教师要有敏锐性,有意识地把社会影响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到课程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毒奶粉事件,网络成瘾等社会热点问题,都可被拓展成课程资源。这样的课程紧扣社会热点,学生高度关注,设计的内容十分广泛,形式又多样,学生参与度非常高,效果很好。提高德育工作具有时效性,使德育工作顺利进行。

(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让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灵动起来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化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课堂,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入手,在生活中寻找教材的切入点,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真正地体验到教材中蕴含的感情,并产生共鸣。例如学习《温暖的一家》,老师可以把课堂变成分享会,让学生讲讲自己家的故事。同学们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体会到家人对自己的爱,无形中加深了对家的认识。

(三)依托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实现德育目标

在小学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应该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而且这种道德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因此,开展德育工作,还需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使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品质。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不可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所以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反馈信息,和家长及时联系,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德育目标。

三、转换小学德育教师的角色,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教师要树立新的德育观和学生观,教师不再是一个道德先知者、道德完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两者只是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相比较而言,学生是最具生命力的一代,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有比老师更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这是我们不能漠视的。因此,作为小学德育教师,应努力实现角色的转变,树立与学生一同道德成长的观念,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反思,在教学相长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学生一起感受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成为学生道德成长道路上的同路人,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达到教育无痕的目的,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充分发挥学校的德育力量,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搞好德育工作,关键是要建设两支队伍。一是德育干部队伍,主要是指德育专干、校长。德育专干和校长担负着把握学校德育理念,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任务。二是班主任、普通教师队伍。教师良好的品德、深厚的学识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因此,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执教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们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搞好德育工作,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还需要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主要是调动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为了调动班主任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必须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总之,学校在德育管理中,应该重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全体老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全体老师的聪明才智,形成合力,学校德育工作就会取得显著成效。

总之,搞好学校德育工作是我们教育事业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我们不停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将德育工作开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家庭和学校德育教育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分析.《学术论坛》.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0期.刘爱芳.初春.

[2]底线: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1期.曾维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