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妙在提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语文课堂教学“妙在提问”

赵美银

赵美银

(绵阳市梓潼县自强初级中学校梓潼622150)

实施新课程,重在教学探索。教学提问艺术,是一项随教学活动发生就存在的教学技能艺术,这一领域的研究对语文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学提问艺术是教师娴熟地综合运用教学提问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具有科学性、独创性的教学提问活动。

一、艺术提问可以造就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战线上的热门话题,是教师们共同追求的教学目标。所谓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1.有效果:只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2.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活动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只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评价。

什么是艺术提问呢?

艺术提问,这里指教学提问艺术化。教学提问艺术是教师娴熟地综合运用教学提问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具有科学性、独创性的教学提问活动。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内在的学习需要,即认知需要(好奇心),交往的需要(自居作用),自我提高需要(上进需要),而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化则为激发这一心理需要提供了方法和情境,强化主体加工活动,同时也增强了师生双边交流,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艺术提问对造就有效教学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艺术提问可以造就有效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互动及教学进程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能否成功构建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提问设计精巧与否,即能否提出艺术性的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促使师生从知识能力转化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化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二、追求艺术提问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媒体,它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十分广泛,然而尚有很多老师特别是农村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还存在着大量的弊端,这集中表现在:1.问题随意性很大,缺乏针对性,无助于教学目标实现;2.问题零碎,逻辑性差,节奏松散,思维跳跃性大,缺乏连贯性。3.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或问题过难,启而不发;4.问题过多,没有层次梯度;5.提问抽象,笼统,表意不明等等。这些弊端导致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负效学习。因而,课堂提问实效性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提问艺术化应该成为我们设计课堂问题追求的目标。

三、如何精巧设计做到提问艺术化造就有效教学呢?

如何精巧设计,才能做到艺术提问,从而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索、去分析、去探求解答,进而造就有效教学呢?我认为,教学提问艺术依据不同标准的分类有多种不同的提问形式,应根据学生认知的水平和文本处理的需要,做出具体的选择。教学提问艺术的要求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既有对所提问思维方面的要求,也有对操作者行为态度方面的要求。在此,我站在初中语文实践者的角度仅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巧用语言,激活思维。教师教学语言的对象是学生,而教师又肩负启智增慧的社会责任,因此教师教学提问的语言必须恰当巧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艺术性使用课堂提问语言,一要富有启发性、激励性;二要语汇丰富,提问和解答妙语横生,流畅自如,形容得当,措辞清新,必要时画龙点睛,一语道破;三要语言风趣。幽默含蓄,耐人寻味;四要语言精练。对每个词句都能加以斟酌推敲,言简意赅。同时要恰当地使用轻重音和停顿。这样就可有效创设课堂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敏捷思考,迅速答问,引发创造性,进而实现师生的有效教学。

2、抓紧时机,引发生成。教师在课堂上能抓紧有利时机,巧设问题,引发学生质疑,再依势组织学生解答,可以扩散学生思维,让思维能力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样学生就能从所提问题发散开来,从而生成很多新鲜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使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达到有效教学。

如:我们听罗丽娜老师上《塞翁失马》,她扣住课文题目提出了三个问题:1:你从题目可读出什么?2:你从题目联想到了什么?3: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这三问,妙啊!可以说它是一个思维过程,即从文本——发散——生成的过程。三问各有侧重,而又都具有发散性。这样的一组问题在开课时同时抛出,一开始就点燃了学生各种思维(特别是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指定目标引着走,又可以充分自由发挥。三个问题带着学生自主去反复“质疑——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思维能力。学生积极参与,不仅把课文既定目标的内容把握好了,还生成了很多新活的问题和知识。

3、深题浅问,问题适度。课堂提问必须根据文章设定的目标、重难点来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问题难度太大,就会导致学生冷场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激不起学生的思索,更激不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无法让学生进入深层的思维状态中,因而提问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对于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设计追问,作降低难度处理。提问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层次,有坡度,有台阶,要能使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实现有效学习。

4、把握整体,妙在一问。“把握整体,妙在这一问”是“提问大师”余映潮的“主问题”设计的精髓所在。“主问题”指的是对课文阅读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他的问题设计很有见地,很具艺术性。

总之,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应该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切不可把提问当作课堂教学的点缀,只求表面上轰轰烈烈,而不讲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