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物实验打造高效生物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用生物实验打造高效生物课堂

盛国利

盛国利吉林省抚松县第十中学134500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很复杂,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只依靠语言和一些直观教具,有时学生很难透彻理解,不容易获得巩固的知识,如果通过实验,情形就截然不同。《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学的观察和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科学精神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也是打造高效生物课堂的有效手段。

第一、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学知识。演示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通过演示实验教师可以更为形象地讲解生物学概念、现象和规律等,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生物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演示实验应尽量做到装置简单、便于操作,要熟悉各种仪器的性能和熟练其使用方法,课前教师应预做实验,对实验中的不足加以分析,及时调整改进措施。实验现象要明显,可见度高,要让课堂中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得清楚,必要时可结合使用投影设备,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能观察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虽然是演示实验,教师也要尽可能地将机会交给学生,在课前布置他们收集资料、准备材料等,对他们进行培训,以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如七年级模拟膈肌运动的试验就可以改变实验条件,用剪去底部的饮料瓶来代替无底的广口瓶,用剪去上半截的气球来代替橡皮膜,再用橡皮泥来代替橡皮塞,让学生亲手做一做,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第二、让学生在亲手实验中长技能。学生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动手,要求学生独立操作的一种重要实验形式。由于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材料上,许多学生急于观察、摆弄材料、动手操作,忽视了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介绍实验器材的过程,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学生实验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指导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初中学生知觉的无意识性和情绪化仍比较明显,注意往往与喜好联系在一起,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他们实验目的不明确,缺少应有的科学态度,只是觉得实验好玩。当遇到有难度的实验时,他们就没有好奇了,再也无心坚持,从而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开展学生实验的时候,我们应当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使学生在目的的驱使下,认真实验,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了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可以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如操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解每步的涵义及注意问题,边讲边叫学生模仿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还能识别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最后绘出细胞结构图。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了观察、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如观察重点、观察的顺序等。以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为例,显微镜中出现了许多连成一片的洋葱表皮细胞,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就要加以指导:先看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再选择一个较完整、清晰的细胞观察结构;观察细胞结构时,要从外到内,依次观察各部分结构特点。这就是一种最常用的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的程序观察方法。4.培训实验课小骨干。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小组较多,教师在巡回指导时,有时顾了这组顾不了那组,容易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教师可在课前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培训实验课小骨干。如生物课外小组成员或各实验小组的组长,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的操作和观察,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由于有了这些小帮手的有效示范和指导,学生都能专心进行实验,课堂纪律自然就好维持了。5.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细节的指导和纠正。在学生实验操作考核时,学生往往大致步骤能做下来,实验现象也能看到,但有一些细节被忽略了,导致丢分严重。

第三,让学生在课外实验中学会延伸。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一些生物实验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单靠课内讲授又不够具体、直观,所以学生较难掌握。如“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等,在课堂实验的有限时间内无法看到结果,课堂讲授也只能作一般性描述,因此学生听后印象不深、掌握不牢。这样难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可以安排为课外实验。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究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它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生物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要以单纯的知识讲解为重点,确实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知识,通过合理有效地安排生物实验的教学,打造高效的生物课堂。

来源期刊

素质教育

相关关键词

第二 让学生在亲手实验中长技能。学生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动手,要求学生独立操作的一种重要实验形式。由于初中学生好动 好奇,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材料上,许多学生急于观察 摆弄材料 动手操作,忽视了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介绍实验器材的过程,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学生实验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指导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初中学生知觉的无意识性和情绪化仍比较明显,注意往往与喜好联系在一起,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他们实验目的不明确,缺少应有的科学态度,只是觉得实验好玩。当遇到有难度的实验时,他们就没有好奇了,再也无心坚持,从而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开展学生实验的时候,我们应当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使学生在目的的驱使下,认真实验,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 掌握了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语,可以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如操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ldquo 擦&rarr 滴&rarr 取&rarr 展&rarr 盖&rarr 染&rdquo 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解每步的涵义及注意问题,边讲边叫学生模仿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还能识别细胞壁 细胞质 细胞核,最后绘出细胞结构图。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 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了观察 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如观察重点 观察的顺序等。以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为例,显微镜中出现了许多连成一片的洋葱表皮细胞,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就要加以指导先看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再选择一个较完整 清晰的细胞观察结构 观察细胞结构时,要从外到内,依次观察各部分结构特点。这就是一种最常用的从外到内 从整体到局部的程序观察方法。4.培训实验课小骨干。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小组较多,教师在巡回指导时,有时顾了这组顾不了那组,容易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教师可在课前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培训实验课小骨干。如生物课外小组成员或各实验小组的组长,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