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岩土地质桩基施工与改进毛江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谈岩土地质桩基施工与改进毛江海

毛江海

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浙江宁波315040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岩土地质工程建设中,桩基施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后期运营存在安全隐患。文章针对岩土地质桩基施工时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

关键词:岩土地质;桩基施工;改进

一、预制桩

1、常见问题

预制桩在施工当中,比较容易出现桩身断裂和桩顶断裂等问题。在岩土地质工程建设当中,一般要用锤击打入方法来进行桩基施工,在沉入预制桩当中,桩身倾斜以致错位的情况很容易出现。这个时候,桩尖土质并没有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化,但是当把桩进行贯入时,桩锤会随着贯入的速度增大而跳起,桩身也会出现回弹情况。在预制桩基施工当中,把桩用锤打进去,如果桩的长度与细长度比较大,或者是在桩打进去以后遇到非常坚硬的障碍物,就会让桩尖与纵横线相脱离,或者出现多节桩在衔接的时候不在相同的轴线上,就会让桩身变得弯曲,在反复许多次的比较集中的荷载力作用之下,当桩的承受力超出自身的抗弯强度的时候,桩就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断裂情况。

2、改进方式

在进行桩基施工之前,要利用钎探清除地下的大型障碍物,比如条石以及大块混凝土等。对预制桩的长细比要进行控制,一般来说,控制的比例要不能大于30。要对地质环境状况进行考虑,对桩身贯入的垂直度进行准确把握,可以先进性钻孔,接着顺着空洞把桩沉入,即运用直桩方式防止桩身出现倾斜的现象。

二、偏孔与斜桩

1、事故原因

岩土地质,当冲桩机施工时,冲锤易沿着溶沟、溶槽的基岩斜面而倾斜下滑,或因溶蚀造成底板不平,锤头下落后发生歪斜,使锤头中心偏离桩孔中心,造成偏孔,使钻出的桩孔垂直度偏离设计范围,钢筋笼也会随桩孔而倾斜,或者钢筋笼无法下到桩底,影响桩身质量。

2、技术对策

(1)填块石:冲锤出现偏位或倾斜,钢丝绳摆动较大倾向一边时,要停止冲孔,把冲锤拉起,检查冲锤是否出现蒜头型,如出现蒜头型则要把冲锤修焊好并在孔内回填石块,采用填石修孔法用冲锤将石块夯压实,使孔底平衡受力,再起锤慢慢冲进。(2)填混凝土:如果填石修正效果仍达不到设计要求,可采用孔斜段浇灌高标号水下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再行冲击修孔(一般需等10天左右),使孔底作业面强度均匀,让冲锤垂直冲进,纠正斜孔。(3)直接开挖埋护筒:对于基岩埋深较浅的桩可先用机械开挖,直接用人工埋设钢护筒,这样可保证钢护筒的筒身垂直度,起一定的导向作用并能平整基岩岩面,对于防斜有一定的效果。(4)使用长筒冲锤:可采用长筒冲锤进行冲孔。长筒冲锤做法是用直径稍小的厚壁钢护筒焊上锤牙和提引机构,其长度一般在5m以上,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其特点是具有较好的导正性能,保证桩孔垂直度。

三、断桩

1、事故原因

断桩是指混凝土凝固后不连续,中间被疏松体或泥土填充形成间断的桩。在岩土地质因为溶洞的存在,灌注混凝土时由于混凝土突然流入溶洞,使砼面骤然下降,导管底露出砼面造成断桩,或底部有溶洞使初灌混凝土不够高度使导管底露出砼面造成断桩,也可能因清孔后又造成塌孔使孔底沉渣厚度超标而断桩。

2、技术对策

(1)注意清孔质量:清孔时保持泥浆浓度,在保证灌注混凝土质量的同时保证孔壁的稳定,防止再次塌孔形成沉渣,同时清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土,避免孔底沉渣超过规范规定。(2)控制导管底部高度:成孔后必须准确量取孔深,计算好需要的导管长度,下导管时控制导管底与桩底的高度为20~40cm,太高会使混凝土被冲洗液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离析;太低又容易堵管。(3)控制初灌量:灌注混凝土前认真进行孔径测量,准确算出全孔及首次混凝土灌注量,保证初灌量不能小于计算的数量。(4)控制埋管深度: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随时测量混凝土面的标高和计算导管的埋深,初灌后埋管深度不能小于1m,并立即续灌混凝土,其他部位保持埋管深度6~9m,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5)慢拔管、慢浇砼:因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或灌注后数小时内容易出现突然下降的情况,因此在灌注时适当放慢灌注速度,当接近桩顶标高时不要急于完工,继续灌至设计桩顶标高以上1~2m左右,将导管上拔至埋管2~4m左右时稍作停顿,观察混凝土面半小时左右,若混凝土面不下降,则拔出导管。

四、混凝土流失

1、事故原因

在岩土地质进行冲孔桩施工时,由于冲锤冲击挤压粘土造壁作用,一些可能得到临时封闭,冲孔时不会漏浆,但是在灌注混凝土时,由于混凝土的比重较大,且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自由下落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使临时封闭的孔壁破裂,混凝土大量流失,有时在灌注混凝土时尚无异常,但灌至桩顶后一段时间内会发生混凝土面下降,这是由于临时封闭的孔壁无法承受混凝土的重量而裂开,造成混凝土漏失。

2、技术对策

(1)控制混凝土指标:控制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等指标,保证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2)加大混凝土的初灌量:为了防止初灌时因混凝土的冲力造成桩底穿孔而使混凝土流失,导致桩底断桩,可加大混凝土初灌量,保证初灌后埋管高度不能小于1m;(3)适当加大导管埋深:灌砼时对于一般桩径在1~1.5m以内时保持埋管深度6~9m较合适,若混凝土供应连续,可适当加大埋管深度,减少拆管次数,特别是在溶洞分布段,不盲目拆卸导管;若混凝土供应较慢,则需加入缓凝剂,保持初凝时间比混凝土供应间隔时间1小时左右,埋管深度控制在4~8m,防止导管与混凝土凝结。同时加密对混凝土面上升的探测,判断不同桩孔段超灌情况及混凝土埋管深度;(4)慢拔导管:起拔导管时,切忌以快速上升的方式起拔,应慢慢起拔,确保砼的密实性和防止超拔;(5)增加桩顶超灌:灌注砼至设计桩顶标高后,不立即拔出导管,保持埋管2~4m,观察砼面稳定情况,当混凝土面下降时,及时补入混凝土,避免桩顶高程误差,同时适当增加桩顶混凝土超灌量。(6)下钢护筒:对于溶洞较大的桩孔,采用钢护筒进行隔离,防止混凝土流入溶洞。

五、冲孔及钻孔灌注桩

1、常见问题

由于冲击桩有着强大冲击能力跟穿透力强、受地下水的影响较小、桩比较长及桩径比较灵活等多种优点,使得其成为岩土地质中一种比较理想的成桩形式,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困难:软弱层的泥浆护壁困难,特别是在岩溶内进行护壁非常容易造成塌孔;在溶沟以及溶槽中进行施工的时候很容卡冲斗,沿岩面比较容易出现倾斜情况;冲斗的冲击力容易使桩尖的持力层产生松动;在清理沉渣的时候异常困难,很容易对端承力进行降低;而钻孔灌注桩在施工时同样存在以下问题:软弱底层很容易引起塌孔;岩溶内施工易卡钻和掉钻,同时岩溶内护壁比较困难,容易造成混凝土流失;穿透岩容顶板较困难;钻进施工中、钻孔易沿路沟、溶槽的基岩面倾斜;孔底沉渣难于控制。

6、改进方式

在软弱层以及溶洞中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可以运用套管护壁成孔;然后钻进岩石的时候,需要采用冲孔法成孔;在溶沟以及溶槽中进行施工的时候,可以运用预埋块石,保持冲斗的作业面强度均匀,以便对孔斜及卡冲斗的情况进行减少;加强管理,在终孔处尽量采用轻冲,在对渣进行清理的时候可以运用跟进探斗,用电脑对沉渣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彻底的把渣进行清理干净。

结束语

在岩土地质桩基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事情依然有很多,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积极的探索并找到科学来改进措施。要对岩土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对各方面的资料要充分把握好,对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仔细研究,积极运用有效的改进方式进行弥补以防止问题的发生,确保岩土地质桩基施工建设顺利、安全的进行。由于在岩土地质进行桩基施工有着很强的灵活与现实性,因此,要因地制宜,从具体条件出发对桩基施工的方式以及改进方法进行选取。

参考文献:

[1]徐菁.岩土地质桩基施工探索与改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8.

[2]李强.岩土地质桩基施工分析与改进[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4.

[3]闭宁桂.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与勘察的探讨[J].科技风,2014,06.

[4]王荣华.岩土地质区桥梁桩基勘察与设计要点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