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护理措施

/ 2

肾盂肾炎护理措施

张艳丽

张艳丽(黑龙江省呼玛县人民医院165100)

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是指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尿道的感染性炎症。分为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为肾盂、肾盏、肾小管及输尿管的感染,通常称为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下尿路感染为膀胱、尿道的感染,多见膀胱炎。上尿路感染常伴有下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可单独存在。在我国发病率为91‰,多见于女性,女:男为10:1,好发于已婚、育龄妇女、老年人及女婴,妊娠期患病率最高,其中又以农村妇女多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致病菌以大肠杆菌最多见,约占60%~80%,其次为粪链球菌、肠球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克雷白杆菌。少数为绿脓杆菌,偶有真菌、原虫和病毒等。

(二)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正常情况下,尿道口及其周围有细菌寄生,但一般不引起感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有轻微损伤时(如尿液过度浓缩、月经期、性生活后等),或者细菌毒力大,粘附尿道粘膜和上行的能力强,容易侵袭膀胱和肾脏,造成感染。上行至肾脏的病原体首先侵犯肾盂粘膜,然后经肾盏,乳头部、肾小管上行,侵犯肾实质,引起炎症反应。

2.血行感染细菌从病灶处侵入血流,先到达肾皮质,并在该处形成多个小脓肿,然后沿肾小管向下扩散至肾乳头和肾盏、肾盂粘膜,引起炎症。

3.淋巴道感染下腹部和盆腔器官的淋巴道与肾周围的淋巴管有多数交通支,升结肠与右肾之间也有淋巴管沟通,当盆腔器官炎症、阑尾炎和结肠炎时细菌也可通过淋巴道感染肾脏。

4.直接感染外伤或邻近器官发生感染时,细菌偶可直接侵入肾脏而引起炎症。

(三)发病机制细菌侵入肾脏后,非特异性或特异性抗体(IgA和IgG)与细菌结合,并吸引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释放蛋白酶、氧自由基,激活补体,产生C3a、C5a和C5b-9等,在杀死细菌的同时也引起肾脏的损伤。如果反复发作可引起慢性肾盂肾炎,部分患者甚至无细菌感染,肾间质的炎症会自发性地加重。

(四)易患因素

1.女性由于女性尿道较男性短而宽,尿道口易污染。女性在经期、妊娠期、绝经期因内分泌激素改变及性生活易致细菌感染等。

2.尿路梗阻或泌尿系统畸形导致尿流不畅,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其尿路感染率比无梗阻者高10倍之多。

3.全身抵抗力下降多见于糖尿病、重症肝病、慢性肾病、肿瘤晚期等。

4.医源性感染常见于导尿、泌尿道器械检查,操作会损伤尿道粘膜,还可将尿道口的细菌直接带入膀胱。

5.尿道口周围或盆腔有炎症等。

【临床表现】

(一)全身表现肾盂肾炎特别是急性肾盂肾炎或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一般有全身表现,起病多数急骤。常有寒战或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全身不适、头痛、乏力、食欲减退,有时恶心、呕吐。如兼有上呼吸道感染,则症状颇似感冒。轻症者全身表现可很少,甚至缺如。

(二)泌尿系统表现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及下腹部不适、膀胱区压痛、尿道口烧灼感,腰痛或肾区不适。体格检查上、中输尿管点、肋腰点有压痛,肾区叩击痛阳性,少部分患者有轻度浮肿。

(三)尿液改变可有尿液混浊、肉眼血尿,慢性肾盂肾炎可有夜尿增多、多尿等。

(四)慢性肾盂肾炎常常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较长,其临床表现与急性肾盂肾炎相似,但症状通常较轻,甚至可无全身表现,泌尿系统表现和尿变化也可不典型。部分患者可以有高血压、贫血、轻度水肿为首发表现。也有患者无临床表现或仅有低热、疲乏等,但多次尿细菌培养阳性,称为“无症状性菌尿”。

(五)并发症败血症、肾脓肿、肾周围炎。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尿常规镜检尿有白细胞、红细胞增多,轻微蛋白尿,其中以白细胞尿最常见,如果有白细胞管型是肾盂肾炎的有力证据。部分患者有肉眼血尿。

(二)血常规急性肾盂肾炎或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

(三)清洁中断尿培养定量检查尿含菌量≥105/ml称为真性菌尿,一般见于肾盂肾炎,反复发作者应做特殊病原菌检查或做高渗性细菌培养。

(四)肾小管功能检查包括尿渗透压下降、尿β2微球蛋白增加、自由水清除率异常等,如暂时性异常提示急性肾盂肾炎,如持续性异常提示慢性肾盂肾炎。

(五)尿抗体包裹细菌检查即在荧光镜下观察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人体蛋白抗体处理的尿细菌,若表面有抗体包裹则大多属肾盂肾炎。

(六)静脉肾盂造影双侧肾脏大小不等,或肾盂肾盏有变形、狭窄,或显影延迟提示慢性肾盂肾炎。

(七)B型超声检查双肾若不等大,提示慢性肾盂肾炎。

【诊断要点】

(一)急性肾盂肾炎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尿频、尿急、尿痛、腰痛、肾区叩击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及体征,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尿培养为真性菌尿即可诊断。

(二)慢性肾盂肾炎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尿培养为真性菌尿,并且有持续性肾小管功能下降,静脉肾盂造影肾盂肾盏变形、狭窄、双肾不等大即可以确诊。临床症状可有可无。

【治疗要点】

(一)急性肾盂肾炎.

1.一般治疗休息1~2周。多喝水,使尿量每日在2500ml以上。

2.抗菌药物治疗一般在留取尿标本做尿常规、细菌检查之后开始抗菌治疗。常用的药物:

(1)磺胺类药物:复方磺胺甲基异吧唑2片/次,每日2次,口服。

(2)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0.2g/次,每日3次;环丙沙星0.25g/次,每日2次;氧氟沙星0.2g/次,每日2次;洛美沙星0.2~0.3g/次,每日2次;司帕沙星0.2g/次,每日1次,口服。

(3)青霉素类:氨苄青霉素0.5g/次,每日3次;羟氨苄青霉素0.5g/次,每日3次;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0.375g/次,每日3次。

(4)头孢类:头孢氨苄0.375g/次,每日4次;头孢拉定0.5g/次,每日3次;头孢呋辛0.25g/次,每日2次。以上药物为口服抗菌药,也可以选用头孢类抗生素的针剂,肌肉注射或静脉给药。头孢他啶1~2g/次,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2次;头孢三嗪1~2g/d,每日1次静脉注射。

(5)其他:氨基甙类抗生素,如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0.2g/次,每日2次,肌肉注射;奈替米星0.1~0.2g/次,每日2次,肌肉注射。

3.碱化尿液口服碳酸氢钠片1.0g/次,每日3次,能够增强上述抗菌药的疗效,并能减轻尿路刺激症状。

(二)慢性肾盂肾炎

1.首先要寻找易患因素,解除尿路梗阻、矫正尿路畸形,增加抵抗力,平时多喝水、勤排尿。

2.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时,按急性肾盂肾炎治疗,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药物,但常需两类药物联合用药,疗程2~4周,或轮换用药,每组用一个疗程,停药3~5天,共2~4个月。不能选用氨基甙类抗生素。

【主要护理措施】

(一)饮食及休息进食清淡并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多种维生素,多饮水,一般每天饮水量要超过2000ml,以增加尿量冲洗尿路上的细菌和炎症物质,减少炎症物质对膀胱和尿道的刺激,并且可降低肾脏内的高渗环境,使其不利于细菌的繁殖。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第一周可以卧床休息,但不需要绝对卧床。慢性肾盂。肾炎非发作期一般不宜从事重体力活动。

(二)高热护理发热是机体对细菌感染的反应,有利于机体杀灭细菌。39℃以下,无特殊情况。可以等到抗菌药起效后,体温自行下降,但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体温过高(>39℃)时,可影响到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宜进行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冰袋降温、温水擦浴等措施,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

(三)肾区疼痛的护理肾区疼痛为肾脏炎症所致,如肾周炎症时疼痛更明显。减轻疼痛的方法为卧床休息,采用屈曲位,尽量不要站立或坐立,因为肾脏下移受到牵拉,加重疼痛。炎症控制后疼痛消失。

(四)尿路刺激征的护理多饮水是减轻尿路刺激征最重要措施之一。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听音乐、看报刊杂志、与人谈话等,还要患者避免紧张情绪,可以明显缓解排尿次数。

(五)心理护理急性肾盂肾炎发病急,患者常因对疾病认识不足和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而出现焦虑与紧张情绪。慢性肾盂肾炎早期常常不能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护理人员应该对不同患者了解其焦虑与紧张的原因。进行心理疏导及讲解疾病知识。

【健康教育】

1.避免诱因减少发作肾盂肾炎的诱因主要有劳累、感冒、会阴部不清洁及性生活等。教育患者避免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清洗会阴部,不穿紧身裤,局部有炎症时要及时诊治。必要时服中药治疗。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少憋尿是简便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果与性生活有关的尿路感染,可在事后排尿,并口服抗菌药物。

2.急性肾盂肾炎预后较好,部分患者会反复发作,但不一定转为慢性。慢性肾盂肾炎长期发作会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