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体位对异常脐血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睡眠体位对异常脐血流的影响

豆君萍

(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100)

【摘要】目的:探究睡眠体位对异常脐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实施产前相关常规检查且超声检测显示存在异常脐血流情形的孕妇92例作为研究样本,全部孕妇均处于妊娠28~42周。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不给予睡眠体位干预,观察组给予睡眠体位干预,包含平卧位、左侧位及右侧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脐血流异常情况的恢复情况、自然分娩实现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给予睡眠体位干预后,脐血流异常情况恢复至正常状态患者18例,占比为39.13%,对照组患者中脐血流异常情况恢复至正常状态患者8例,占比为17.39%,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实现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下降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存在异常脐血流情形的孕妇实施睡眠体位干预措施,对孕妇脐动脉血流循环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使患者脐血流异常情况逐渐恢复正常,提升自然分娩实现率,同时有助于减少妊娠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关键词】睡眠体位;异常脐血流;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327-02

脐带将胎儿与胎盘紧密联系,脐动脉血流情况与胎儿的生存情形、生长发育均有重要影响,对胎儿脐动脉血流情形实施直接检测是研究胎儿—胎盘循环的主要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1]。本次研究将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实施产前常规相关检查且超声检测显示存在异常脐血流情形的孕妇92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睡眠体位对异常脐血流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治疗措施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实施产前常规相关检查且超声检测显示存在异常脐血流情形的孕妇92例作为研究样本,全部孕妇均处于妊娠28~42周。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1~42岁,平均年龄为(32.5±3.2)岁;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2~43岁,平均年龄为(31.3±4.3)岁。对比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不给予睡眠体位干预,观察组给予睡眠体位干预,包含平卧位、左侧位及右侧位。首先将孕妇置于安静的环境中,观察组患者选取三个体位,即平卧位、左侧位及右侧位,在这三个体位下分别对孕妇实施检测,检测孕妇脐动脉血流S/D比值,同时注意检测过程中确保孕妇每种体位卧睡的时间不低于五分钟。对照组孕妇仅处于平卧位,对其脐动脉血流S/D比值实施检测,检测过程中确保孕妇卧睡的时间不低于五分钟。对照组孕妇不给予睡眠体位干预,观察组孕妇将依据脐动脉血流S/D比值检测值来判断最佳体位,数值最低的体位为最佳体位,其余为辅助体位,孕妇睡眠过程中应保持两种体位交替实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脐血流异常情况的恢复情况、自然分娩实现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都将会被保存在Excel文档中,并且将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期间将会用到SPSS13.0软件。我们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方式来表达计量资料,同时对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使用(%)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满足P<0.05这个条件时才能表明这些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脐血流异常情况的恢复情况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在给予睡眠体位干预后,脐血流异常情况恢复至正常状态患者18例,占比为39.13%,对照组患者中脐血流异常情况恢复至正常状态患者8例,占比为17.39%,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

2.2两组患者自然分娩实现情况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孕妇中选择阴道自然分娩方式生产及剖宫产方式生产对应的病例数分别为25例、21例,占比分别为54.35%、45.65%;对照组孕妇中选择阴道自然分娩方式生产及剖宫产方式生产对应的病例数分别为14例、32例,占比分别为30.43%、69.57%。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实现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P<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下降趋势显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脐带是胎儿从母体内获取相关营养物质及其代谢产物排泄的唯一途径,对孕妇的脐动脉血流S/D比值实施超声检查能够准确反映胎儿的血液灌注量及胎盘的循环阻力,是一种疗效显著的产前诊断方式[2]。在孕妇的正常妊娠过程中,胎盘通常会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发育、成熟,胎盘的血管阻力也将随之减弱,致使脐动脉的舒张期血流量上升,脐动脉血流S/D比值随之下降[3]。脐动脉血流S/D比值能够有效反应胎儿血液供应的实际发展趋势,若胎盘循环阻力增长,则会产生血流灌注量降低、脐动脉血流S/D比值上升情形[4]。因此,若检测到孕妇存在脐动脉血流S/D比值迹象,则应给予重视,同时给予有效治疗方式及护理措施,以便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

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给予睡眠体位干预后,脐血流异常情况恢复至正常状态患者18例,占比为39.13%,对照组患者中脐血流异常情况恢复至正常状态患者8例,占比为17.39%,显著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实现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下降趋势显著。

综上所述,对存在异常脐血流情形的孕妇实施睡眠体位干预措施,对孕妇脐动脉血流循环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使患者脐血流异常情况逐渐恢复正常,提升自然分娩实现率,同时有助于减少妊娠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植敏.睡眠体位对异常脐血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927-928.

[2]植敏.持续健康教育对异常脐血流孕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1):124-125,128.

[3]樊静.胎心监护联合脐血流监测对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0):2860-2861.

[4]付艳岭,贯国京,王秀玲等.胎心监护联合脐血流S/D及脐血气预测高危妊娠新生儿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3):1994-1996.

[5]植敏.焦点解决模式护理改善脐血流异常孕妇的焦虑与抑郁[J].华夏医学,2015,28(1):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