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中的生物技术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制药工程中的生物技术应用分析

姜金晓何春

青岛双鲸药业有限公司山东青岛姜金晓何春266108山东青岛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显著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健康状况与生命安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此基础上我国制药行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改善。于新形式下,我国更加重视制药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并对该领域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将生物技术研究方面进一步加强,全面攻坚制药工程中核心生物技术,以帮助人们解决健康、生命安全问题。本研究对制药过程中的生物技术应用作简要阐述,以期为我国制药工程领域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制药工程;生物技术;应用分析

生物技术主要是运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及医学进行药品的制作。在新形式下,生物制药技术的局限性已逐渐被打破,并在最大程度上将其他学科先进的研究成果相结合,以便为制药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1]。我国虽在生物技术方面已初步取得较为满意的发展成果,但因起步较晚,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适应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不仅要将原有生物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还需依据科学实际不断开辟出生物科学新领域[2]。人们的健康水平、生命安全与制药工程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务必将生物技术应用优势很好的发挥,并增强其与制药工程的契合度,从而使我国制药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1生物技术内容简介

于上世纪70年代我国生物技术开始逐渐发展,它是将基础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生物制药技术,且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发展,该项技术已逐渐被引入到机械制造、化学工艺、计算机信息等现代化领域中[3]。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制造过程具有显著的学科特点,且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通常认为细胞、基因、酶、发酵、生物反应器等方面为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各自不同的应用特点,已被各个制药工程领域广泛应用。

2生物技术应用于制药工程的原理分析

生物技术在制药工程中得以应用主要是依靠先进的设备与科学技术支持,通过对各微量元素与微生物进行不断深化处理后,最终得出有益于人们身体健康的医学结论,并且能够从其他生物体中提取出对人体可利用的物质与成分[4]。从实践角度来看,生物制药新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基因工程技术在高效发展后对微量元素、微生物及其他变化工程充分掌握的结果。

3生物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3.1细胞工程方面

生物技术在细胞工程领域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方法及理论的引用,同时依据预先设计蓝图来对细胞与组织进行大规模的培养,并在细胞水平上加以操作。通过生物技术的引用,制药行业能够研制出更多具有使用价值的生物产品,包括抗体、抗生素、疫苗及菌苗等。

3.2基因工程方面

生物基因工程为生物技术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以实现对基因方面改造为目标。随着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基因工程在制药过程中已受到高度重视。因其局限性小,且具有很强的适应于制药工程能力,通过在制药过程中对新型药物的研发,可有效减少新型疾病所带来的危害。

3.3发酵工程方面

微生物特性为发酵工程的核心,主要利用微生物所具有的不同特性来对产品进行培育,从而使微生物能够被人们所用。不仅如此,发酵工程还能够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实时控制系统等相结合最终组成监测系统,能够很好的把控生物发酵培养过程中的情况,整个过程秉着可持续发展原则,既优化了生物制药工序,又节省了人力物力。

3.4酶工程方面

各种生物活性酶是酶工程的核心,主要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微生物、细胞等进行催化,能够加快对生物原料的处理,并在最大程度上将有用生物物质转化。生物制药工程对生产质量、生产周期均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而酶工程可实现对酶改造、酶修饰、酶固定化等方面工作,同时进行大规模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制药工程压力。

3.5生物反应器方面

生物反应器是根据酶所特有的生物功能与生物体进行更进一步的生物化学反应的装置系统,可为生物提供生产与生存环境。具有设备简单、效率高、成本低及污染小等特点,常被应用于浓缩果酱、有机污染物、医药、酒类等行业,当前在生物制药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4结语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学技术是能够保持生物技术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且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自身健康状况的维护意识越来越强烈,对此,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需对生物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经济常态下,制药产业已取得了显著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生物制药技术也有了较大改进,并逐渐成为攻克疑难杂症的重要技术,是能够实现疾病治疗的希望[5]。于制药工程领域中开展生物技术研发,不仅能够提高医学制药技术,还可通过对科学技术的运用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实践与发展。对于制药工程生物技术的研发,只有不断创新与完善,才能获得市场认可并达到国家法律要求,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同时,生物技术的创新还可有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资源浪费,在该项技术支持下,我国制药产业定能取得新的技术突破,最终实现新的发展[6]。

参考文献

[1]李秀梅,杨培龙.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J].中国药业,2016,25(18):8-10,11.

[2]田洪敏,谢红德.一次性使用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7,30(07):777-780,784.

[3]金献,靖大道.生物仿制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7,37(04):234-237.

[4]张灿,董丽.基于抗体生物类似药研发的生物制药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合作模式研究[J].

中国药业,2016,25(22):1-5.

[5]郭伟良,陈雪芬,周永灿,等.工程专业开放创新性综合实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6):2477-2480.

[6]洪璇,陈仲巍,李鹤宾,等.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发酵工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6,43(04):786-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