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谈怎样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姚国兴

四川广元元坝王家中学姚国兴

钱学森教授曾在《关于教育科学基本理论》中提出一个严峻问题:“教育科学中最难的问题,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是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即人的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智力是怎样获得的,有什么规律。”就目前已有的教育理论看,所有的理论都把教育分为了五大要素:教育者、被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学习内容)、教育条件(学习条件)、教育结果(学习结果),只不过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传统教育理论侧重于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结果,它是以教学论为主要内容的只重研究如何“教”的理论和方法;尘嚣一时的各种花样翻新、手段各异的公开课和表演课只侧重于教学条件(学习条件),它大多只是以教学论为主要内容的只重研究如何“表演”的手段和技巧,很少关注被教育者(学习者),研究与论及学习者如何“学”的原理、规律和方法,是一种“教育无学”的理论,因而解决不了“人的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智力是怎样获得的”这个最难而又最核心的问题。

教育的五大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那就是教育结果(学习结果),其他要素的存在,那就是为彰显它的存在而存在。教育者的作用、功效等都得靠被教育者(学习者)来体现。没有了学习者的结果,教育者的成功与否就无从判断。故而说提高课堂效率,归根结底就是说怎样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因而我觉得按目前这些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学课型来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无疑于缘木求鱼!

所以我觉得要想解决此问题,那就应当是“因学论教”、“因材施教”、“因人而教”的理论体系,必须相当重视研究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各种因素或变量,并按客观的学习过程、学习规律与科学学习方法进行理论导向,才能有效地引导学习者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学习速度、效率和质量发生重大变革与质变。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应当采用建构主义提倡的开放的合作探究型学习,为主要的课堂学习方式。学习效率是指学习所消耗的时间、精力和获得的学习成果的数量与质量之比。用公式表示:学习效率=学习产出/学习投入。也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它与学习者的求知欲望、所采用的学习方法、身体健康或舒适情况、智力因素及周围环境等有关,另外还与学习对象所具有的吸引力大小有关。从中可以知道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与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相关联的。积极主动性越高,其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反之则低。那是否说明学习效率就与教师无关呢?其实不然,教师的作用就从原来的事务性作用中解脱出来,发挥其指导性作用,而非领导性作用。那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点给学生适当的学习对象、指导其采用与之相宜的学习方法和利用周围环境开发自身智力的作用。为达此目的,故也应当建构主义提倡的开放的合作探究型学习为主要的课堂学习方式。那么怎样具体在历史课堂中采用开放的合作探究型学习方式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呢?

首先,历史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思想修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教学技能素质三个方面。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当热爱历史教学工作,历史新教材、新体例的推行,许多新知识、新问题都不是靠以往的经验所能解决的,不少现代化工具也不会使用,许多新兴领域也不熟悉,要不断充实与提高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同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求知欲望越来越强,会促使他们并不满足于历史教材,而是涉及到文学、音乐、军事、外交、体育、美术等领域,历史教师还必须拥有广泛的爱好和一定的业余技能。在课堂上,教师若能以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良好的个性品质,来感染学生,必然为实现自己的指导性功能埋下伏笔,从而使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其次,历史教师要精心备课。备课究其实质,那就是学习活动的一次预演,是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对学生学习培养的设计。所以教师要在学习教育理论的前提下考虑备好课。备好课是搞好学习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也才能真正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备课时,一要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性格爱好,蹲在学生的角度;二要备目标,即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三要备教材,即明确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四要备指导方法和学法,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的学习方法。只有认真备课,了解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指导什么;只有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加强历史学习指导的针对性,才能有效地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才能抓住学习的重点、难点;只有选择好正确适当的指导方法和学习方法,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增强课堂的开放性,培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在课堂,现代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是达成有效教学。教学要提高师生的互动从而增加学习机会,教学要保证学生思考的空间。因此,大胆开放课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达成体验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和价值观等课改目标的主要途径。课堂上宜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建构主义是合作教学的理论基础,它认为:学习是以个人经验为基础,是学生对自身经验世界的组织,但由于学生经验的局限性,需要合作学习分享他人经验。诚然,开放是有梯度和层次的。由最初的不太重要的、难度不大的内容放开,到后来全部内容都进行合作讨论完成;具体做法是由教师布置具体的问题引导学习到自己阅读,初步感悟———讨论,明确知识要点———应对老师必答、抢答式问题,明确重点———学生提问,老师或学生作答,化解难点,形成“自动化”学习程序。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积极性也非常高。即使不提前布置,很多同学都能提前预习,并查找课外资料以作补充。不仅从广度上概括了教材中内容,又用翔实的补充资料作了深度上的拓展其实,开放的课堂经常会让老师感受到惊喜、惊讶,有时甚至是被学生难住的尴尬。从而迫使教师加大备课量,让教师同学生一道成长,真正的体现了开放合作研究学习的奥妙之处。当然,这种开放的课堂需要更高的课堂调控能力、更灵活的评价机制,而且学生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见效的,需要坚持及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总结、调整;特别在刚开始时,学生学习的效果往往达不到教师所期望值,必须跟随一定的辅助和补救措施,加强引导和知识总结、强化测试和知知识反馈等。

其四,要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助性。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在过程中逐渐学会分析历史资料和按历史发展规律学习的方法外,还从另外几方面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助性:

1.让学生尝试自己建构历史知识体系。按照建构主义理论,知识由个体主动建构,而非消极接受。当然,前提是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及知识间的联系,这除了要求平时教学中注意对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外,也需要经常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多种知识结构形式,建立知识结构的方法如掌握历史基本知识诸要素的构成法,掌握教材基本体系法,分类别(专题)对历史知识进行纵向梳理法等等,把握“横向分方面,纵向分阶段”的原则,组织有序呈网络状结构的知识更便于学生理解和长时记忆。诚然,过程中的曲折是有的,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和监管。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得有模有样,都能在最初模仿的方式上加一点自己的理解、创新,逐渐地,有些同学的知识结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且考试成绩也证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上佳的。

2.注重测试的反馈,指导、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自我调控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学习上的自我反省和调整,是能够达成自主、自助学习很重要的一方面。开放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自我调控技能的发展;有利于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及计划地制定,再作用于学生自我调控技能的发展。在课堂开放,在注重知识总结的基础上,也注重单元测试的检查和反馈,适当弥补教学中学生能力增强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不足。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在课堂上进行了学习反思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对重点问题复习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对反思的认识,教会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测试反馈中,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迁移能力的分析,更要求学生通过老师指导结合自己实际进行自我反思,写出简短的试卷分析和下一步的措施和目标,使学生大多能明确自己学习中的问题所在,也能制定合理的措施和计划。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就及时提醒学生与自己的反思和计划对照,督促学生进一步的反思和调控。生还由此学会了做整体的学习计划和总结,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3.指导学生学习一些知识记忆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历史知识大多属于陈述性知识,记忆术的合理运用有助于知识的识记。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的例子,为学生介绍一些记忆技巧,如归类记忆法,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

“浓缩”记忆法,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

(1)爆发:来克星顿枪声。

(2)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

(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

(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约克镇英军投降。

(6)和约:英美签订和约

串线记忆法,再如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有关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的内容,按时间的先后把它整理为:

(1)领导新文化运动;

(2)领导“五四”运动;

(3)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4)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

(5)参与组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

歌诀记忆法,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趣味记忆法,讲商鞅变法告诉学生用“欠三壶酒”的谐音来记公元前359年这一时间,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规律记忆法,如分析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的原因时,虽然引起起义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无非是:

(1)残酷的刑法,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

(2)土地高度集中;

(3)自然灾害等等;联想记忆法;图示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作比较,认识到中国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复记忆法。但要注意,要理解记忆,不要单纯地机械记忆,要在整体知识的联系中记忆,不要零星孤立地记忆,提倡巧记,切忌死记。

注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增强课堂的开放性,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结合巧妙的记忆方法,综合以上几点,在历史教学中加以强化,定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从而能很好的提高了历史课堂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