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按摩治疗颈胸交界综合症的探讨

/ 2

手法按摩治疗颈胸交界综合症的探讨

吕冬梅(牡丹江市吕振江中医骨外诊所157000)

手法按摩治疗颈胸交界综合症的探讨

吕冬梅(牡丹江市吕振江中医骨外诊所157000)

【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1-0111-01

颈胸交界综合症以30-50岁者最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病情往往缠绵反复,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病人自觉颈肩背有酸累、酸痛感,并有肩背麻痹,头晕,转颈功能受限,颈胸椎交界周围软组织肿胀,上臂前缘及肩胛骨内侧有结节点或条索状,但上肢功能一般无活动障碍等。采用手法按摩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病例均来自2001年-2008年我医院门诊,共80例,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30-40岁35例,41-50岁45例;病史一周到十五年不等。

1.2颈胸椎X线正侧位片表现:颈胸段侧偏75例;C7横突与第一胸椎肋不对称或重叠78例;X线片未见异常2例。

2治疗方法

2.1放松手法(取端坐位或俯卧位)

2.1.1大拇指揉和掌根揉:患者以俯卧位为例,医者站在治疗床顶或侧位进行颈胸段放松按揉治疗,以肩部微红或结节松弛为宜,约10-15分钟左右。

2.1.2弹拨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侧位以颈椎及胸椎棘突两侧棘突肌弹拨放松,以大椎穴周围和肩胛骨内侧、上缘进行结节或条索状变软松弛为宜,约5-10分钟左右。

2.1.3提拿法:患者以坐式为例,医者站于患者背面对两侧斜方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进行提拿放松,以一紧一松为度,约5-10分钟左右。

2.2俯卧冲压法(旋转摆压法)

患者以俯卧位为主,下颌垫一个枕头或下颌悬空为宜,医者站于治疗床顶,以左手按压颈胸交界位(以大椎穴为例)右侧为定点,右手按住头部左侧为动点摇头闪动,听到“咔啦”1-2下响声为佳,左右手交替作用各一次为宜。但要注意初次操作宜用巧力,禁用暴力。作用:纠正、调整棘突偏歪或后突(反张)手法。

2.3侧向按正法

患者侧卧位,以面向右侧为例,用低枕或去枕,医者站于治疗床顶,右手托平或抬起患者头部,左手用大拇指为定点按压颈椎及颈胸椎交界段棘突边和横突错位点,呈对抗性治疗,而后低头(下颌尖与胸骨体靠近为宜),闪动头部复位(向左侧旋转),可反复做2-3次,左右侧各做数次交替治疗。作用:可打开颈胸椎交界关节,间隙增大。

2.4仰卧搬压法

患者仰卧位,两手平放于身体两侧,医者于治疗床头两手交叉托起患者枕项部慢慢上抬,医者两手指平放于患者的锁骨中段,向患者的胸骨方向按压升起,然后回落放松,一起一落为一次,可反复做3-5次。

注意:用力轻重要因人因症而定,此法对颈椎及颈胸椎交界段椎体变直、变硬而用,拟打开椎体间变窄之间隙,韧带粘连变硬,恢复两侧棘间韧带弹性。

2.5肩颈对拉法(此法平卧式或坐式均可)

以平卧式为例,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术者坐在治疗床顶施治,以右手托起患者枕部,左手虎口(或掌根)按压在患者锁骨中外段(肩井穴)分拉,一紧一松为一次,着力点作用于颈胸椎交界处及斜方肌,反复做3-5次,左右手交换做一次。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以10次为一个疗程(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参考文献资料,疗效标准拟定为:①痊愈:患者症状均消失,椎体两侧软组织无肿胀及痉挛。②有效:症状减轻,活动自如,但椎体两侧软组织仍有肿胀或痉挛,偶有酸累感或牵拉感。③无效:症状反复出现。

3.2治疗结果

痊愈56例,好转19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3.75%,效果理想。

4讨论

4.1病因病机探讨:颈胸交界综台症是一种姿势不当、积劳成疾的疾病。病因病机主要有:①长期高枕头睡眠、看书,以及从事低头伏案工作者(如老师、会计、绘图师等),可引起椎体周围韧带、肌肉等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慢性损伤,导致颈胸段脊柱失稳错位而引发一系列症状的综合症。②由于感染风寒湿邪而侵袭颈背肌群,如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等发生痉挛性疼痛而引起板硬牵拉,使转颈功能受限。③职业司机由于长时间精神集中,易伤肾气,致使颈(运动的)胸(静止的)椎交界疲劳,出现颈肩背有酸累感。上述症状患者,经局部微循环检查及X线照片可见,颈胸椎交界周围软组织微循环障碍,血管硬化,供血不足,脊柱小关节失稳错位,棘突偏歪。

4.2颈胸交界综合症与神经根型颈椎病、肩周炎的临床症状有明显区别,但前者无明显上肢麻木、无夜间痛醒及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等。

4.3通过手法按摩治疗,纠正了脊柱小关节错位,同时明,显改善了局部组织(两侧斜方肌和菱形肌)的血液循环,使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重吸收,达到了舒筋活络、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的目的,从而恢复脊柱平衡。因此手法按摩可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亦即本着中医学“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的理论。

4.4配合保健功锻炼如颈部保健操(可立式或平卧式),作用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两侧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等软组织恢复弹性,纠正颈胸段脊柱小关节失稳,恢复其平衡稳定。

4.5典型病例:陈××,女性,48岁,会计师。患者自觉颈背部不适,转头功能受限,低头、仰头时颈背部呈牵拉感、酸累感,伴失眠、精神不振、舌红、苔微黄、脉弦细。曾在外院治疗数年效果欠佳,于2005年5月16日前来我科检查,发现大椎穴周围软组织肿胀,经颈胸椎x线摄片示:①正位片C5-7椎与胸椎T1-3棘突向左偏歪,其横突左宽右窄;②侧位片C7-T1有明显嵌顿。后经手法按摩治疗三次,症状改善,第四次起采用牵引下正骨法做三次,症状明显减轻,自觉精神好转,大椎穴周围软组织肿胀变小,转头功能正常,后继续治疗9次,配合服中药调理,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四年来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