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企业规避人事风险的重要性和防范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浅析现代企业规避人事风险的重要性和防范方法

王素桂

王素桂/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企业人事风险和其他企业风险一样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积极面对的问题,企业应充分认识、了解人事风险,自觉提高防范能力,从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等诸方面着手创造一个强有力的抵制风险的企业内部组织系统,才能有效的规避和防范人事风险的发生,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规避人事风险;重要性;防范方法

2005年9月30日,金蝶软件公司西南总经理,成都分公司经理廖建华离开金蝶公司,大约两个月后也就是2005年12月廖建华加入国内另外一家软件公司,金蝶的竞争对手——用友,当时金蝶公司所有者的沮丧是可以想象的,此事件曾引发了众多有识之士对企业人事风险的大讨论。

此事件对金蝶公司的影响有多大,没有人计算过,就如2009年前后谷哥的高管离职给谷哥带来的损失有没有人计算过一样。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员工的突然离职会对所在企业造成损失。员工离职至少会让一个方面的工作在一段时间效率大大下降,会让其他有意加入公司的人才有心理顾虑,尤其高级员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公司的商业机密,离职可能发生商业机密的严重泄漏,给公司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给公司带来灭顶之灾。

员工突然离职是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人事风险中最常见的一种。

那么什么是企业人事风险呢?一般人认为就是与企业内人的行为相关的风险,但此定义的概念过于模糊,颇有争议。现代管理者所普遍接受的企业人事风险概念是特指组织内从业人员的行为偏离组织期望的目标,或由于从业人员的行为违背客观规律、越轨等给组织造成的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是一种人为的、主观的风险。表现形式多种化,主要表现有:针对企业的违法犯罪行为,官僚主义,虚报浮夸、截留、扭曲信息,部门利益至上的小团体主义,争权夺利的内部争斗,消极怠工,罢工,上访,违反客观规律的行为,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排斥异已、嫉贤妒能等。

不同的行业、职位、环境会出现不同的人事风险形式。尽管它们表现各异,但造成的后果是相同的,从已发生的企业人事风险事件来看,其后果可分为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两种:前者如贪污索贿、挪用公款、投资失误、挥霍浪费等;后者如闹事、罢工、集体上访、突然离职,干扰和破坏企业总体战略,降低配置效率,降低组织的发展、创新动力和削弱组织的凝聚力等。

也正是由于人事风险以上特点及其发生后果对企业所造成的巨大危害性,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人事风险的管控工作,努力规避或使人事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从而使企业的发展从源头上有了有力的保证。

一、企业人事风险的特点

企业人事风险不同于其他经营风险,主要体现为:(1)人事风险是企业员工主观愿望违背企业意愿所引发的风险,是一种员工有意而为的风险;如员工离职、集体跳槽、罢工、控诉雇主违法、掏空企业资产等。(2)具有突发性特征,有较强的隐蔽性,没有发生前不易被察觉。(3)人事风险的大小与当事人的职权和责任、所从事岗位的重要性正相关。(4)人事风险不可向企业外部转移。企业的其他如经营风险等可以在付出一定代价的情况下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人,如投保行为。然而人事风险主要属于“道德风险”范畴,具有不可移转性,最终只能靠自身来防范和化解。

二、加强企业人事风险防范工作的影响因素

理论上,人们发现单纯解决人事风险这一个问题并不十分困难,但现代企业是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处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之中,严格遵守“优胜劣汰”的规则。而企业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中的任何问题都与其他问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一个问题的优化常常以另一些问题的恶化为代价。如追求效率时则可能难以顾及公平,降低工资则可能引发怠工。因而企业必须尽可能在众多方案中寻求到一个最佳组合,以取得最大比较效应。可见,企业在防范人事风险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一)成本因素,成本是企业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所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人事风险的管控必然要付出成本,所以基于经济性原则,企业应对人事风险的大小预先做出评估,对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可能造成后果的损失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选择用尽可能少的防范费用来规避未来较大的不确定的人事风险。

(二)控制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矛盾。尽可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源泉。有人说企业的最大财富是拥有创新意识的人,企业真正要能立于不败之地,创新是必须的,而创新的维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人们甚至把能否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衡量一项制度或措施成败、进步与落后的重要标准。而防范人事风险的发生必然要制定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可能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存在的,尽量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最好能使其相互补益使企业追求的利益最大化,是规避人事风险发生所采取的方法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治企,企业的行为和规章制度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相违背,不能侵犯宪法、法律所赋予员工的权利,不能以防范人事风险为由,做出与现行法律相违背的规定。

三、防范人事风险发生的方法

防范人事风险的影响因素决定了规避人事风险的发生就是在综合评估人事风险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法律规定的范畴内,用尽可能小的代价以规范或引导员工的行为,从而使员工的行为尽可能合乎企业的期望值,减少其偏离目标价值的可能性。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人事风险的防范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认识人事风险,自觉提高防范能力,是防范人事风险的前提。从人的本性来看,应承认人有利己主义的倾向,因此不能期望在没有任何外力约束的情况下,人们能够自觉消除自身的缺陷。也就是说人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产物,只有通过内力和外力双重作用来抑制和进行防范。企业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防范,才能督促和创造有利于员工学习的工作环境,要求员工个人自律、自觉的进行学习以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反之,如果企业管理者自身淡化了对人事风险的防范意识,就会留下很多漏洞,员工也会降低自我控制的内在要求,增大偏离目标的概率。

(二)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营造防范人事风险的坚固精神防线,是企业防范人事风险发生的有利条件。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领导者与员工据以判断事物的标准,一经确立并成为全体成员的共识,就会成为企业员工的行动准则,其导向和规范作用是明显的,对企业具有持久的精神支撑力。

利用企业文化的同化力和排斥作用,加上人的从众心理,通过营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公廉为荣、私贪为耻的文化氛围,筑起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成为企业防范人事风险的有力手段。

(三)健立健全公平、有效的选人用人制度,把事前评估和事中,事后考核奖惩紧密结合,健立防范企业人事风险的常态化机制,是防范人事风险发生的基本要求。公平的选人机制,可以提高员工竞争的意识,鼓励员工有效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建立公平的选人、用人机制能增强企业的活力,也能确立员工正确的价值观,所以现代企业中一定要把使用好人,按岗位选人,按程序选人作为防范人事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另外考核和奖惩措施紧密结合,可以督促员工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能力和素质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考核能及时发现人员是否适合岗位的要求,及时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减少人事风险的发生概率。

(四)责、权、利明晰,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防范企业人事风险的坚实基础。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从制度上明确责、权、利,建立并加强对员工尤其是高级员工的权利监督和约束机制,使员工个人的行为在合理、有序的情况下进行是防范企业人事风险的坚实基础。

(五)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是防范人事风险发生的重要举措。

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环节,企业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从机制上能堵塞人事风险成长的空间,可以有效防止人事风险的发生。

(六)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跟踪行业信息,关心员工,了解员工动态,把企业发展与提高员工薪酬、生活水平紧密相联,是防止企业人事风险发生的根本途径。一般而讲,员工工作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其自身的社会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个人的精神抱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寻求个人及家庭物质生活的提高,完成个人自身责任。这无形中要求企业不仅要建立有利于实现员工自身价值的平台如职称、职务的提升平台,以便员工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另一方面要及时的跟踪和了解行业内的竞争情况,如行业内相关企业职工薪酬水平等,把企业发展和员工的个人薪酬水平紧密相联。在这两方面占据利条件的企业,人事风险发生的概率会有效降低。这也说明企业的发展是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同时也说明了一个好的企业,其制度设计与员工个人的荣辱是息息相关的,也是人事风险的发生根本原因。

(七)依法治企,健立严格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是企业防范人事风险发生的重要保证。依法治企,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来进行有效的企业规章制度的设计,与员工平等有效的签订合同,对其违约和违法严格按合同和法律进行责任追究,构筑起道德和法治的坚固防线,使每一个发生人事风险的员工承担应有的责任,也只有这样才使正常履行员工义务的人得到更大尊重,引导其努力完成企业员工的目标,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和防范其他风险一样,企业人事风险的表现形式很多,防范的方法也很多,企业只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对自己的制度不断进行修正,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有效防范人事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2]臧有良、暴丽艳.管理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