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应激状态下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心理保健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中老年人应激状态下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心理保健方法研究

尹菲1李晓飞2

尹菲1李晓飞2

(1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0062;2中国人民解放军93246部队130051)

【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6-0062-02

【摘要】目的探索中老年人应激状态下的心理特点,找出心理保健方法。方法应用调查法及类比法分析中老年人应激状态下的心理特点,采取心理保健措施。结果通过分析中老年人应激状态下的心理、生理变化得知:具有健康的思想感情、心理上有安全感、适度的社会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中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关键所在。结论人的一生在其生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自然生理突变期,而中老年人对这些突变,会带来一系列心理和社会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心理护理与保健。

【关键词】中老年应激心理特点心理保健

应激状态是指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其主要特征是精神紧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液中肾上腺素流量过大,呼吸短促,血压上升,氧耗量增加,肌肉紧缩等。心理应激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察知的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时所表现的心身紧张状态,这种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性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1]。因此,应激状态对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1应激状态的影响因素

1.1更年期的影响

1.1.1更年期综合症

表现为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类似神经衰弱等症状。患者有自知力,无幻觉和妄想。由于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生理上会出现心悸、呼吸不畅、眩晕、失眠、多汗、肠胃功能紊乱和便秘等反应,多数患者还有月经紊乱和性功能减退等反应。心理状况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敏感、多疑、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有些患者在情绪激动时,可发生癔病样抽搐、痉挛、气急、昏睡等症状。

1.1.2更年期忧郁症

一般起病缓慢,早期多有更年期综合症的表现,病情逐渐发展,病程较长。其临床症状以焦虑忧郁、紧张不安的情绪障碍为主。病人整天惶惶不安,或悲观失望,并为此而啼哭,自罪自责。常因一些躯体上的不适感或听到别人的言论,便联系自己的症状扩大化而逐渐形成疑症观念。

1.1.3更年期偏执狂状态

又叫更年期妄想症。其起病慢、病程较长。它的表现除有焦虑、忧郁、紧张等生理情绪反应和伴有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外,还以嫉妒、被害、自罪、疑病等妄想心理为主,有的还伴有幻觉,且多为幻听。妄想对象多为自己的亲友,邻居等,妄想内容比较固定且与现实环境关系密切,常主动向周围的人倾诉内心体验以求同情与支持。

1.2离退休的影响

退休前曾做过妥善计划的中老年人,离退休之后的生活适应较好。退休计划一般包括经济上的收支、生活上的安排和对保健方面的预先计划,以及对老年配偶的生活照顾等。一般的中老年人,在退休后六个月,既能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但仍有许多中老年人不能适应退休后的生活,离退休综合症的表现明显。这种情形常发生于突然失去日常工作及社会职业等因素,尤其在退休以后失去伴侣,更难适应退休的生活。

2中老年心理特点分析

2.1失落感

中老年人紧张、辛勤工作数十个春秋,事业有成,受到尊敬和爱戴。一旦步入离退休生活后,生活节奏突然由紧张、有序,转为清闲、松散甚至无所事事的状况,如果没有思想准备和妥善安排,常使中老年人精神上感到空虚,思想上无所依托,心理上就会出现失落感,甚至郁郁寡欢。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则变得焦躁不安和激动易怒。

2.2孤独感

中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与同事间接触减少,社会活动和交往不多,以致消息闭塞,信息不畅通。如果“人走茶凉”,子女远走高飞或另立门户,出现“空窠”,变成两老厮守或单独生活的“留守”老人。若是体力不佳,视听减弱,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时间长久,会出现“与世隔绝”“孤立无援”的心境。丧偶的老年人这种心境更为显著。

2.3消沉没落感

这类中老年人常为体弱多病或旧病复发,或罹患新病,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思想上有压力,精神上消沉,若卧床不起,更觉得已是“日薄西山”“余年不多”的没落状况。对待这些中老年人,一方面积极防治老年病,解除实际病痛,另一方面亦要反复给予鼓励,减轻这种对健康有害的消沉没落情绪。

2.4焦虑恐惧感

有的中老年人担心年老多病,以致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为此,有人轻信广告宣传,到处求医问药,有的道听途说,不经深思核实就胡乱用药,以致造成不应有的药物所致不良后果。

3中老年心理保健方法

3.1正确处理好服老与不服老的辩证关系

人到了一定年龄,生理机能将逐渐衰退,新陈代谢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必然会导致机体调节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及心理功能衰退等状态,同时心血管和呼吸系统、肠胃消化功能等都会下降,因此不宜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更不能像青壮年那样冲锋陷阵了。中老年人承认这个现实并不意味着服老,可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传给年轻人,帮他们出主意、当参谋和顾问,使年轻人的工作少走弯路,利用自己的长处为社会贡献余热,这才是真正的不服老的表现。

3.2重视中老年人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经验,发挥余热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至老年,各种机能的衰减并非等齐的,个人变化的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异[2]。如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在老年时还能有所发展,大脑储存的知识会随岁月添增。说明健康老人的智力和体力并未衰退,若发挥得当,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为此,我们应为那些健康的、有抱负和理想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一方面使他们在离退休后身心有所寄托,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余热。

3.3性格开朗、情绪乐观,良好地适应新的生活

在长寿老人中,重要一条就是性格积极开朗或平静温和,据某省对88名百岁老人的调查,他们中属于开朗性格的人45名(44.3%);孤僻、忧郁型4名(占4.5%)。我国其他地区的长寿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这说明性格开朗、温和对于长寿十分重要。

因此,中老年人要做到遇事不惊恐、不急躁、不过喜、不过怒,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境对待生活和工作。

3.4积极自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中老年人必须自我克制依赖心理,不应把一切离退休后的生活寄于政府、单位的抚养和子女的照顾,应面对现实,积极学习自我照顾与自寻解决的途径,最好能在老年期来临之前即妥为安排与准备。满足中老年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关键是充实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能重新认识生活的意义,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防止心理老化[3]。

4结语

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居于社会竞争的劣势,这是人人均应面对的事实。不论个人、家庭、团体或整个社会,均应尽量以理性的方式来处理应激状态下中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社会有责任加以保护,使其能够欢度晚年,延年益寿。因此,中老年人需要进行心理护理与保健。

参考文献

[1]孙立波主编,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9月(156-157).

[2]刘纯燕主编,社区护理学,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年4月(142-149).

[3]吴丽文主编,老年护理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