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MRI、CT、X线影像学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3

对比MRI、CT、X线影像学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

刘礼升

刘礼升

(达州市达县中医院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目的:观察并对比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上采取MRI、CT、X线影像学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的5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全部患者均采取MRI、CT、X线影像学诊断方式,并对比三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全部患者经过核磁共振成像、螺旋CT以及X线检查结果表示,其中X线阳性检测率为44.0%,核磁共振的阳性检测率为92.0%,螺旋CT的阳性检测率为80.0%,三者相比,核磁共振的阳性检查率明显高于螺旋CT和X线检查,其中最低的是X线片,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采取MRI、CT、X线影像学诊断后,明显发现MRI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和CT诊断,为临床后期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具有显著价值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采纳。

【关键词】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MRI;CT;X线;对比

【中图分类号】R445.2;R816.8;R6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0-0045-02

【Abstract】ToobserveandcomparetheappliedvalueofMRI,CTandX-rayimagingindiagnosingearly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Methods50casesofthisstudywereselectedfromtheearlyJanuary2017-2018Januaryofourhospitalfortheearlyfemoralheadischemicnecrosis.AllthepatientstookMRI,CT,X-rayimagingdiagnosis,andcomparedthediagnosticvalueofthethreetypesofdiagnosis.ResultsAllthepatientsweredetectedbyMRI,spiralCTandX-rayexamination.ThepositiverateofX-raywas44.0%,thepositivedetectionrateofMRIwas92.0%,thepositivedetectionrateofspiralCTwas80.0%.ThepositiverateofMRI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spiralCTandX-rayexamination.X-raydatashowed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groups,and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AfterMRI,CTandX-raydiagnosisofearlyfemoralheadischemicnecrosis,itisobviousthatthepositiverateofMRIisobviouslyhigherthanthatofX-rayandCT,whichprovideseffectivereferencevalueforlateclinicaltreatment.Itisofsignificantvalueandworthfurtherpopularizationandacceptance.

【Keywords】Early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MRI;CT;X-ray;Contrast

就目前而,临床骨科股骨头缺血坏死疾病十分常见,其主要集中发病于35~60岁人群,导致其原因主要包含长时间喝酒以及外伤因素等,使得股骨头供血不足,进而致使骨髓细胞和骨之间出现坏死,单侧或者双侧髋部压痛、疼痛、活动受限等[1]。所以,对其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尤为关键。现阶段,临床主要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实施采取MRI、CT、X线影像学诊断方式,为了验证三种方式的诊断价值,本文研究针对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上采取MRI、CT、X线影像学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现将详细探究内容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的5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45岁和68岁,年龄均值为(54.34±2.34)岁,病程时间分布在1~5个之间,平均病程为(3.23±0.78)月,其中20例长期喝酒患者,18例明显外伤患者,12例长时间激素患者。所有患者均呈现出髋部疼痛、活动障碍以及跛行等临床症状。全部患者均自愿参与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接受能力,且和本次研究同医学伦理学内的规定相符,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将患有重大精神疾病患者、传染性疾病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器官疾病等患者、语言、意识障碍患者排除。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取MRI、CT、X线影像学诊断方式,采用本院规定的x线检查仪,将线滤器距离设置为一米,将电流值设置为20毫安,在进行摄片时,让患者处于仰卧位,同时保证双足内旋转20°角,将双侧股骨头以及股骨颈充分显露出来。同时采用本院规定的多层螺旋CT,予以患者进行检查,将层厚设置为3mm,并在窗宽为2000HU状态下实施连续扫面,同时将窗位设置为300HU,扫面范围从双侧髋臼上端一直持续到股骨颈基底部位进行扫描。采用本院规定的核磁共振扫描仪,实施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将间距设置为1mm,层厚设置为5mm,并使用规定的体线圈,对患者的髋关节部位,实施常规SE系列扫描、横轴位以及冠状位扫描。

1.3分期标准

根据1996年分期标准,对螺旋CT、X线以及MRI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期,从0期到Ⅳ期,0期表示为前临床时期,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经X线检查提示无异常状况,可经过病理检查提示表明可见明显的骨坏死;Ⅰ期则表示患者存在轻微的髋部疼痛症状,且在负重状况时,疼痛程度加重,采用X线检查以阴性呈现;Ⅱ期出现坏死症状,存在显著的临床症状,经X线检查明显发现骨密度异常状况,且无股骨头塌陷状况;Ⅲ期称之为塌陷期,患者呈现出十分明显的临床症状,在软骨位置发生骨折,存在新月征状况,股骨头存在一定的塌陷现象;而Ⅳ期称之为股骨关节炎症期,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变小,而且关节之间缝隙比较狭窄。0期到Ⅳ期均称之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20.0统计学软件整理本次研究结果。x-±s表示计量资料,t值检验;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组间差异经P值判断,P<O.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部患者经过核磁共振成像、螺旋CT以及X线检查结果表示,其中X线阳性检测率为44.0%,核磁共振的阳性检测率为92.0%,螺旋CT的阳性检测率为80.0%,三者相比,核磁共振的阳性检查率明显高于螺旋CT和X线检查,其中最低的是X线片,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P<0.05)。详情见表。

3.讨论

就目前而言,临床股骨头缺血坏死疾病十分常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还称之为股骨头坏,其主要因为股骨头手术或者血供中断,导致骨髓成分或骨细胞死亡,之后不断修复而使得股骨头塌陷、股骨头结构改变、关节功能障碍等疾病发生,作为骨科最难治疗的病症。该疾病一般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其中创伤性主要是因为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等髋外伤导致的,而非创伤性原主要为长期酗酒引发的。股骨头坏死在早期无显著的临床症状,其中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内旋髋关节导致的疼痛。股骨头发生塌陷后,使得髋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且目前临床对其发病因素依然尚不明确,需要不断验证和研究,其主要发病原理就是股骨头由于缺血致使骨髓细胞、骨细胞发生坏死导致的,其中最常见且主要的因素就是长时间喝酒、应用激素以及外伤等[3]。针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而言,必须在早期予以其积极、有效、合理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其疾病进展。进而改善其预后,提升其生活质量。股骨头缺血坏死,在早期通常呈现出骨小梁无显著塌陷症状,其中的矿物质没有显著的变化,而在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采用螺旋CT检查方式进行诊断时,主要以星芒结构大致消失或者骨质疏松为依据,为此,在应用CT检查时,一般不会将患者的阳性特征呈现出来,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3]。通常状况下,骨髓细胞在缺血的状态下,大约4个小时左右开始出现坏死状况,此时再采用影像学方式进行检查,则不会轻易发现异常变化。在缺血程度高达12~48小时范围内,骨细胞以及其他细胞的坏死现象可以经过核磁共振成像呈现出来。核磁共振成像能清晰反映出骨细胞和骨髓死亡现象,同时将崩解后的产物导致的局限性炎症发生,在坏死部位和周围组织会呈现出充血水肿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状况,在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主要呈现低信号,以“双线征”呈现,其能够作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关键性临床症状[4]。主要表现出骨质疏松症,通长以斑片状呈现,或者存在透亮的囊状区域,这时采用X线检查,能够偶尔看见骨小梁增粗或模糊状况。当人体处于修复反应时期,采用X线检查,能够清晰呈现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临床症状[5]。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全部患者经过核磁共振成像、螺旋CT以及X线检查结果表示,其中X线阳性检测率为44.0%,核磁共振的阳性检测率为92.0%,螺旋CT的阳性检测率为80.0%,三者相比,核磁共振的阳性检查率明显高于螺旋CT和X线检查,其中最低的是X线片,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P<0.05)。由此可见,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方式,明显优于CT检查和X线片,可将诊断结果准确科学地检测出,为临床医师诊断和评估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提供有效参考信息,同时有利于患者后期治疗和康复。可见核磁共振的检测方式可将病变病理时期和病变范围准确反映出来,尤其是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上,核磁共振的应用成效十分显著,远在CT检查和X线片之上,符合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理念,具有良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综上而言,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采取MRI、CT、X线影像学诊断后,明显发现MRI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和CT诊断,为临床后期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具有显著价值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采纳。

【参考文献】

[1]冯战友,马壮,区俊兴,等.CT和磁共振(MRI)检查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的效果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2):2293-2295.

[2]徐林,张锦华,王俊.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中心对比分析[J].系统医学,2016,1(9):102-104.

[3]冯继梅.MRI、CT、X线影像学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对比[J].中国处方药,2016,14(4):134-135.

[4]赵占洲.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效果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0):1950-1950.

[5]张萍妹,杨万就,吴勇,等.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行MRI、CT、X线检查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4):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