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阳痿的中医药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浅谈阳痿的中医药治疗

李海河

李海河

(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同乐乡卫生院1524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草药根治阳痿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果:本组37例,治愈22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到91.9%。结论:中医治疗阳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阳痿;治疗;诊断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288-02

由于过劳受损,情绪障碍,抑制肝、脾、肾功能障碍,湿热下注使男人临房而引起不举,或举而不坚,影响正常生活的疾病和综合征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37例阳痿患者,最小年龄27岁,最大52岁,平均42岁。其中心理疾病导致勃起功能障碍16例,慢性疾病引起勃起功能障碍8例,过度酗酒引起勃起功能障碍13例。

1.2分证论治

1.2.1命门火衰

证候阳痿精薄,精冷精少,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舌淡体胖,尺脉沉弱。

证候分析命门火衰,真阳衰微则精薄阳痿,精冷精少;阳虚不能温煦形体,振奋精神,故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腰为肾之府,下元虚惫,则腰膝酸软;五脏之精,不能上承充养,故脑海空虚而头晕耳鸣;肾阳鼓动无力,则见尺脉沉弱;舌淡胖亦为阳气不足之象。

治法温肾壮阳。

方药运用

1.2.1.1常用方右归丸加减。药用巴戟天、附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锁阳、山药、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

方中附子、肉桂温肾阳,暖下元,鹿角胶、锁阳、杜仲、菟丝子、巴戟天补肾阳,益精血,刚柔互施,温补肾阳,壮命门之火为主药[1];辅以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山药滋肾阴,益肝血。如此配伍,阳得阴助,生化无穷,体现了“阴中求阳”的法则。

1.2.1.2加减阳痿病久,病情严重者,可加仙灵脾、阳起石、补骨脂、韭菜子增强温肾助阳之功。

1.2.1.3临证参考平时可常服五子衍宗丸,或赞育丹等以补肾壮阳。

1.2.2心脾虚损

证候阳痿,食少倦怠,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腹胀便溏,脉细弱,舌淡苔白,面色萎黄。

证候分析心脾虚损,气血生化乏源,则宗筋失养而成阳痿;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则可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则可见食少倦怠,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弱亦为气血不足之象。

治法健脾养心。

方药运用

1.2.2.1常用方归脾汤加减。药用党参、炙黄芪、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酸枣仁、熟地黄、葫芦巴、枸杞子、甘草。

本证由于脾胃虚弱,导致日久脾虚血少,气血生化不足,心失所养而成,故应补益脾胃治其本。方中黄芪、人参甘温益气,补养脾胃后天之本为君药;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助气血生化之源,为臣药;当归、熟地黄滋补阴血,有血为气母之意,使气血化源生生不息,龙眼肉、酸枣仁补血安神养心,枸杞子、葫芦巴补肾益精,精血同源,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1.2.2.2加减肾阳虚者,加仙灵脾、菟丝子、补骨脂、;血虚者,加龟甲胶、鹿角霜、何首乌。

1.2.2.3临证参考平素可常服参苓白术散或人参归脾丸等补脾益胃之品。

1.2.3肝郁不舒

证候阳痿,烦躁易激怒,胸脘胀闷,胁肋胀痛,食少便稀,舌淡红,脉弦细硕。

证候分析肝为刚脏,主筋脉而系阴器,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故阴器日见痿软而难举;胁肋乃肝之分野,疏泄不能,则见易怒烦躁[2],胁肋胀痛,胸脘满闷;肝木乘土,脾失健运则食少便溏;脉弦细乃肝郁之象。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运用

1.2.3.1常用方逍遥散加减。药用北柴胡、枳壳、当归、白芍、川楝子、青皮、陈皮、香附、炙甘草、炒白术、茯苓、郁金。

方中当归、白芍养肝血、柔肝体以和肝,柴胡疏肝气、解肝郁以顺肝性,是为君药;体阴而用阳,枳壳、郁金、青皮、陈皮、香附、川楝子助君药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共为臣药;茯苓、白术、炙甘草健脾和中,防木旺克脾土,体现了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法则,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用为使药。

1.2.3.2加减肝肾同源,如有肾虚者,应加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

1.2.3.3临证参考平素可常服加味逍遥丸。若肝郁化火,出现小便涩痛等可加丹皮、桂枝、栀子等增强疏肝清热作用。

1.2.4惊恐伤肾

证候阳痿,心悸易惊,胆怯多疑,夜寐不安,睡中惊叫,舌淡红,脉弦。

证候分析由于惊恐伤肾,肾气亏损则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惊恐气乱,则胆伤决断不能,故胆怯多疑;心伤则神不守舍,故夜寐不安,睡中惊叫,心悸易惊;舌淡红,脉弦亦为惊恐气乱之象。

治法补肾宁神。

方药运用

1.2.4.1常用方启阳娱心丹、达郁汤合宣志汤加减。药用菟丝子、巴戟天、远志、酸枣仁、茯神、当归、白芍、白术、人参、升麻、柴胡。

方中菟丝子、巴戟天温肾填精,补益肾气,为君药;臣以远志、酸枣仁、茯神、当归、白芍养血安神,恐则气下,故用升麻、柴胡以升阳,白术、人参健脾益气,以后天养先天。

1.2.4.2加减肾气亏虚明显者,加仙灵脾、补骨脂、枸杞子。

1.2.4.3临证参考本证因外界强刺激思虑过度,房事频繁引起肾亏,除药物治疗外,还须解除不良刺激因素,多看有益节目,此点亦非常重要。

2.结果

本组37例,治愈22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9%。

3.讨论

阳痿的辨证首当分辨虚实,凡由肝郁不舒、湿热下注引起的多属实证,但日久亦可热邪伤阴或湿伤阳气,转为虚实夹杂或成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虚证[3]。凡由惊恐伤肾、心脾虚损、命门火衰所致者多属虚证,但聚湿成痰成饮,阳虚水湿不化,或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或气郁化火,或阴虚阳亢虚火上炎,亦可形成虚中夹实之证,临证需详辨。由于阳痿虚证居多,故历代医家对阳痿的治疗提出以理虚为主要原则。具体地讲,即虚者当补,无火者当温,有火者当清,实者当泻,但多以补为主,兼顾清利,用药以润为主,兼以燥湿。

诊断依据为:青壮年男性,在性生活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而不坚,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多有房事太过,或青少年期多犯手淫史。常有神疲乏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或小便不畅,滴沥不尽等症;排除性器官发育不全,或药物引起的阳痿。

患有阳痿的病人应劝其积极正确的医治,解除思想顾虑,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不可挫伤其自尊心。患者应调畅情志,节制房事,忌烟酒厚味,有原发疾病的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本病的预防对于青少年应注意禁戒手淫,实行晚婚晚育,婚后应注意房事适度,以次日晨起不感疲乏为宜,不可纵欲。劳逸结合,避免长期过度紧张,调畅情志,加强合理营养,节制醇甘厚味。阳痿转好之后亦应坚持服一段时间补肾壮阳药如五子衍宗丸等药,以巩固疗效,不可纵欲,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戴双明,何元卓.中医对阳痿治疗研究概况.陕西中医.1999.477-478.

[2]刘延宝.中医药治疗阳萎148例析义.辽宁中医杂志.2001.536-536.

[3]程慎修.阳萎治疗六法.新中医.199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