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治疗心力哀竭病人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全科治疗心力哀竭病人的效果评价

赵永成

赵永成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0)

【摘要】目的:总结全科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执行常规西药治疗,分析组则予以全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1)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30)明显高于对照组71.86%(23),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析组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全科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具有统计学应用价值。

【关键词】全科治疗;心力衰竭;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0-0136-01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属于一组常见心功能障碍疾病,指的是心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紊乱、障碍,无法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除心脏,引起静脉系统血液淤积,以此引发的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药物仍是当前治疗关键手段。全科治疗不仅强调临床合理用药,同时重视患者围治疗期间的全面管理[1]。本文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全科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病例入院均获得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符合临床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本次研究获得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伴有其他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者、对本次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征象者;本组病例中男性26例,女性38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9.16±1.36)岁;依据数字表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各32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初始治疗为经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吗啡、袢利尿剂、强心剂等经静脉给予,并维持使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展开制动修养、氧疗等处理,在治疗1~2周后,依据患者脑尿钠肽低于400pg/ml为出院指标水平;分析组予以全科治疗,患者入院后需完全与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完成有效对接,给予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对症干预,依据季度为单位展开脑尿钠肽水平的监测,对于中医辩证为“气阴两虚型”、“心肺气虚型”、“心肾阳虚型”等患者分别展开对应的中药方剂治疗,并在每个月完成随访,指导用药,本次研究使用药物为:口服卡托普利12.50mg/次,每d3次,+美托洛尔12.5mg/次,每d1次,配合中医方剂,即红参、百合、当归各15g,薤白、附子、炙甘草各6g,桂枝、川芎各10g,黄芪30g;取水煎服法,分2次服用。并给予心理疏导缓解对疾病的焦虑,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传统康复),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1.3疗效判定标准

(1)疗效:显效为患者脑尿钠肽水平小于400pg/ml,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消失;有效为患者脑尿钠肽水平少数时间超过400pg/ml,临床症状与体征获得缓解;无效为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统计两组患者再入院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完成数据处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计数资料“率”采用卡方值检验。

2.结果

(1)疗效: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30),其中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对照组71.86%(23),其中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9例;两组患者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325;P<0.05)。

(2)分析组再入院率6.25%(2),明显低于对照组18.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46;P<0.05)。

3.讨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全科治疗应用于心力衰竭中确可获得满意效果,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单用西医71.86%。与此同时从两组再入院率可见分析组再入院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18.75%。由此数据提示,全科治疗有助于提升心力衰竭的疗效,降低再入院率。其原因我们分析,并总结出如下几点:(1)心力衰竭在临床各学科疾病中表现出复杂性,西医治疗表现较为单一,在短期内疗效较为显著,但随着时间延长,伴有较高复发率,这也可能是西医治疗后再入院率高的原因。相比之下,中医治疗强调以人体为整体的干预思维模式,基于中医辩证原则展开的治疗观念,更符合慢性疾病,特别是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需求。(2)中药在我国临床具有独特优势,如王俨峻[3]的研究中指出的川芎嗪有助于抗缺血与抗血小板再灌注损伤、保护血管内皮、抗氧化应激等优势,因此在治疗心力衰竭中表现出可观的收益。(3)西药优势在于药理作用快,起效快,中医则相比较起效慢,作用柔和,因此二者结合充分实现了互补优势,辅以治疗期间的调养,更具疗效。但全科治疗同样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中医辨证在心力衰竭中较高,临床需专业高年资中医医生参与,此外中药讲究调养,因此在紧急治疗中仍表现不理想[4]。因此对于中西结合治疗心力衰竭仍需临床加大此方面研究力度,需求更加符合、适宜心力衰竭的全科治疗模式,以求临床治疗安全、疗效的最大化收益。

综上所述,在临床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全科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具有统计学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郝智.66例全科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9):14-15.

[2]董伟.探讨全科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0):25-26.

[3]王俨峻.全科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14(6):35-35.

[4]马岩,黄建立,刘改祥,等.西药联合中药治疗冠心病型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6,7(S1):42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