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1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董家鹏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对策

新形势对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能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又要求学生能运用英语表述事实、观点和情感,这就需要增强学生英语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高中英语写作技巧、策略,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笔者从分析英语写作现状入手,发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阅读与写作脱节,很少有学生主动地从阅读材料中汲取有利于写作的营养。针对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教学,笔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写作教学的现状

1.学生方面

首先,在心理上,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写作有畏惧心理,不知从何下手,一旦完成就不作修改。其次,在语言上,大多数学生的作文词汇贫乏,语句缺乏连贯性,词语搭配不当,且语法错误较多,说母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影响,经常出现中式英语。再次,在语篇上,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较弱,很难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最后,在写作内容上,突出问题是作文内容贫乏、思路不畅,对题目的深层含义理解不透,不能完整深刻地挖掘主题。

2.教师方面

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课时进度,只重视词汇和短语的讲解,无暇顾及教材中安排的写作任务,课堂上指导学生写作的时间少。批改学生作文时只注重语言的准确性而忽视其他写作技能,不能很好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使学生失去英语写作的热情,教师往往由于学生进步缓慢而感到失望,致使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恶性循环,学生的写作能力停滞不前。

二、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理论依据

阅读是自内而外获取加工语言知识信息的过程,即信息输入过程。写作是自内而外的信息输出过程。根据认知心理学观点,一方面,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大量的语言输入,尤其是阅读的基础上。另一方面,语言知识的输出能有效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所以阅读和写作两项技能是相互独立、相辅相成的技能。

三、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充词汇量,掌握更多作文素材和写作技巧,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能力发展,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教学中应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利用阅读教材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总结出几点具体方法。

1.阅读缩写法

阅读缩写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及其结构的基础上,抓住原文的重点,从who,when,where,why,what,how几个要素入手,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对原文进行压缩和整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为阅读缩写提供线索。如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五册unit1中的JhnSowDfeats“KingCholera”一文,笔者先让学生阅读文章,然后回答与课文有关的问题,抓住主题句和关键词,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文章梗概。

2.阅读该写法

在完成阅读教学、学生基本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指导学生改写文章。改写要求学生掌握人称、时态、直接引语、间接引语、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变化,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写出语言得体、内容完整的文章。比如,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五册Unit4MyFirstWorkAssignment”Unforgettable”SaysNewReporter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出现的课文,在完成阅读教学后,要求学生用第三人称写一篇关于第一天上班的难忘经历的作文。

3.阅读徐写法

外延版《高中英语》第六册的module6reading为例,笔者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给故事续写一个结尾。既深化了课堂教学,有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

4.阅读扩写法

外延版《高中英语》必修二module2nodrugs的文章中,提到Makealistofallthebenefitsyouwillgetfromstoppingsmoking的问题,让学生就此内容思考列出戒烟的好处,对课文内容扩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

5.阅读仿写法

《高中英语》必修三module4SandstormsinAsia,笔者让学生仿照此文写一篇小文,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自然灾害,以及他们带来的危害,并且学会如何去保护我们的环境,避免一些灾难的发生。这种仿写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到有话可说。

实践证明,对于这些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非常喜欢,教学效果也比较好,大大增加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信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王育祥.论英语阅读与写作[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2]杨金秋,彭娜.论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2).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高级中学1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