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单侧和双侧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应用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经皮单侧和双侧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应用进展

唐朝阳王利高杨郭威蒋佳

(永州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湖南永州425100)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所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胸腰段椎体,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发病率约为20%。目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本文就近年来经单侧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两种手术方式行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评分(VAS)、椎体高度、后凸角度、手术时间、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揭示经单侧或双侧入路行PVP的临床应用进展、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老年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001-02

骨质疏松的主要特征为骨密度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恶化,其出现可增加骨折的发生风险。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其发病率逐年上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可导致持续的胸腰部慢性疼痛、活动受限及脊柱进行性后凸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OVCF的保守治疗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疼痛缓解,且由于患者年老体弱,大多不宜长期卧床。又因为患者有骨质疏松的病理基础,伤椎愈合能力较差,长期可能导致患者伤椎高度的继续丢失,或继发慢性腰痛,也可继发形成椎体的囊腔样扁等。而开放性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并发症多且术后恢复缓慢。因此,微创手术治疗OVCF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PVP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后几年即应用于OVCF的治疗,其安全性和疗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已经被证实对椎体骨折起到有效的加固作用,已经广泛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在欧美已经成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早期阶段,PVP是通过双侧入路进行操作的。然而,由于手术简单、手术耗时较短、透视次数较少等优点,单侧路入的方式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综述经单侧和双侧入路行PVP治疗OVCF的优缺点,为临床医生治疗OVCF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1.疼痛评分

国内外多研宄报道手术后(1周内)及术后2周,2月、3月、6月、1年和2年的VAS评分结果。RebolledoB[6]报道,术后3个月和1年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然而其并没有提供具体的数值。而国内ZhangL有报道,在术后2月、6月及1年双侧入路组的VAS高于单侧入路组。但手术后(1周内)及术后2年不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78,I2=0%;P=0.29,I2=9%)。国内李伟静[1]等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ate分析,结果显示经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行PVP治疗OFCR在VAS评分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单侧入路组MD=0.05,95%CI(-0.22,0.32);双侧入路组MD=-0.17,95%CI(-0.49,0.15)]。李菊根[2]等通过回顾分析其研究单位收治并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的老年骨质疏松性单个椎体压缩性骨折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入路组30例,双侧入路组26例,所有患者术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术后24小时、术月及末次随访两组患VAS评分改善值统计学分析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

2.椎体高度

国外RebolledoB及国内ZhangL等人研宄中讨论到经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行PVP治疗OFCR在椎体高度上是否有差异,但均未报道经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3.后凸角度

RebolledoB[6]报道了Cobb角。与椎体高度相似,在减少后凸角度中,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无统计学差异。陈扬等[3]通过对比观察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行手术患者(其中单侧入路24例,双侧入路26例)发现,两组病例的脊柱后凸Cobb角并无显著性差异。

4.手术时间

在两种不同方式间手术时间的比较中RebolledoB、ChenC及ZhangL等人报道两组研宄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2,I2=75%),考虑到无临床异质性,遂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ate分析。结果显示,与单侧入路组相比,双侧入路组手术耗时明显增长。李菊根[2]等通过回顾分析比较其收治并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的老年骨质疏松性单个椎体压缩性骨折女性患者的手术时间(单侧入路组30例,双侧入路组26例),发现单侧组手术时间(25±6min)明显短于双侧组(45±5min)(t=-13.426,P=0.011),统计学分析有差异性(P<0.05)。而术中X线曝光次数单侧组明显低于双侧组(单侧组为10.5±2.5次,双侧组为19.4±3.0次),统计学分析有差异性(P<0.05)。

5.生活质量

3个研宄报道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3个研究报告了手术后(1周内)及术后2周、3月、1年、2年的ODI评分。RebolledoB在术后3月和1年对术后生活质量采用RolandMorrisDisability问卷(ROD)进行评估;ZhangL在手术后1周内和术后2年采用MOS36-ItemShortFormHealthSurveu(SF-36)进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估;ZhangLG采用欧洲骨质疏松症基金会生活质量问卷(QUALEFFO)在手术后(1周内)及术后3月、6月、1年对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进行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估。上述研宄结果均报道,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内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6.并发症

在并发症方面,国内外RebolledoB、ChenC、ZhangL及ZhangLG等均报道两组间都发现骨水泥渗漏。但各研究都表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9,I2=75%)。李伟静[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ate分析发现双侧入路组骨水泥骨渗漏比单侧入路组偏少[RR=0.50,95%CI(0.34,0.72)]。然而,上述所有研究中均未发现骨水泥渗漏导致的明显临床症状。此外,所有研宄均未报道两种手术方式导致的其它并发症。另外,李菊根[2]等通过回顾分析其收治的56行单节段PVP患者的骨水泥渗透率(单侧入路组30例,双侧入路组26例)发现单侧组骨水泥渗漏率10.0%明显高于双侧组3.8%,统计学分析有差异性(P<0.05)。

7.小结

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创伤小,迅速缓解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疼痛及活动受限症状,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PVP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双侧入路的疗效存在明显差异。然而,经单侧入路穿剌方法具有手术风险更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X线暴露少,手术器械费用低等优点。而双侧入路穿刺方法能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应用中,手术方式的选择可能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如年龄、身体耐受情况、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类型等。

【参考文献】

[1]李静伟.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应用进展[A].浙江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2014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教项目“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2014:4.

[2]李菊根,廖壮文,范子文,黄彦.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06):531-533.

[3]陈扬.观察单侧与双侧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