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公司投资决策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电力公司投资决策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孙超

(国家电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山东济南250002)

摘要:电力公司投资不仅涉及的资金、项目建设、工程安全与维护等方面很复杂,还面临着经营风险、建设风险、政策风险、汇率风险和财务风险诸多风险影响,所以事前必须要做准确地项目投资分析,事中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风险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方法和措施,切实降低风险,事后严格控制项目的整体运营。发电企业必须加快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电力投资建设必须加速由规模速度粗放型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做强做大电力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电力投资公司;投资决策;设计

一、发电企业投资决策存在的问题

(一)决策方法选择不当

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发电企业投资决策的评价指标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定性多,定量少。评价项目的可行性首先要进行市场调研,寻找数据,通过数据计算得出评价指标,然后再综合分析评估,评价指标的确定、项目有关定性定量方面的内容是评价项目的基础。目前对项目的评价只注重投入多少,支出多少,多长的周期带来多少报酬进行评价,没有考虑到的因素太多,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评估出来的项目决策根本不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发电企业对项目决策的评价应注重两点:一是评价指标的选择最好可以量化,能够通过数据进行观察和测量,同时要考虑定量与定性结合,但也不需要过多的指标参与,通常情况下,一到两种定量指标加一种定性指标即可,不然造成评估过程繁琐,也容易导致决策分析的工作量的增加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二是对于长期投资决策,要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很多公司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分析时都忽略的货币的时间价值,由于潜意识存在的局限,人们感知现存事物的能力较强,反而对未来的预知不够明确,结果就是比较着眼当下而忽略了未来的影响,这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普遍心理。

(二)对决策评价标准缺乏认识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项目决策评价指标有很多,大致分为两类,折现指标和非折现指标。折现指标考虑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虽然它们的计算结果都是评判项目是否可行,但是它们所表达的含义又各不相同,比如投资回收法,该指标计算出的结果是回收初始投资额所需要的时间,项目投资者只需要把计算出来的回收期与他们心理期望的基准回收期对比就能得出项目的可行性与否,而该指标不能表达出更多的含义。这样,公司领导在做出决策时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根据投资者的要求,根据项目的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才能满足企业自身的管理的要求。

(三)投资者对决策评价指标主观性太强

确定项目决策评价指标方法,计算出指标结果,发电企业领导对某一评价指标做出判断时,应当严格根据指标结果做出相应决策,并借助其他辅助方法去综合分析。比如,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等,主观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与否,决策评价指标的标准应当建立对项目的综合分析之上的。比如,先根据单一的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如折现和非折现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再根据投资决策综合评价指标对项目的整体分析如敏感性分析,只有这样,得出的结果才是可借鉴的、科学的、准确的。

二、发电企业投资决策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一)第一道防线

1.投资目标决策

(1)投资目标决策模型:设计投资计算尺

①投资计算尺子包含经营效益、电力结构和安全供电3个维度,有统一的刻度,贯穿投资规划、项目前期、投资计划及后评价。

②在五年投资规划前计算确定目标值范围,投资之后算结果。

(2)投资目标计算策略

①计算全省投资目标:依据公司五年综合计划及投资规划计算、平衡全省投资可达成的目标。

②计算区域投资目标:区域投资计算尺包含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以及结构优良3个维度21项目标,通过区域综合计划和投资规划联合计算;计算区域配网投资目标:配网投资计算尺包含负荷增长、安全供电、电压质量等6个维度15项目标,配网投资规划计算区域配网投资目标。

③计算项目投资目标:主网项目包含3个目标刻度,配网项目包含20个目标刻度,在规划阶段计算目标,在项目前期、投资计划阶段校核,后评价阶段做评价。

2.投资规模决策

投资规模决策是指通过公司沙盘仿真系统,实时计算包含电价和财务双重约束的有效投资规模,在改革进程中保持投资、电价及成本的动态平衡,有利于发电企业中长期稳健经营,建立公司有效投资的第一道防线。

(1)升级完善决策工具:根据电改边界条件和外界驱动因素变化,调整沙盘设计,逐步完善经济、政策、电价等核心数据收集分析及沙盘仿真方法;

(2)有效投资规模计算策略:企业沙盘仿真测算5年有效投资规模,尽力找到政府准许投入、公司收益最大以及安全生产、企业发展的多维度平衡点。依据有效规模开展5年投资规划、项目储备及年度投资。

(3)夯实统一平台管理及应用机制:完善综合计划、投资规划与投资计划业务管理的无缝衔接,结合电改边界变化,夯实“四步走”投资管理策略,保证五年及每个年度的有效规模能与投资规划项目库合理匹配,有效投资,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

(二)第二道防线

1.投资方向决策

投资方向决策专指电力本身占比达80%的主、配电力投资,研究发电企业有限资源投放到哪里、相关的资源配置要素,建立公司有效投资决策的第二道防线。

(1)主网资源投入策略:主网项目主要目的是拓扑网架,重在保安全,所以依据目标网架规划和投资目标,通过项目匹配资源投入;

(2)配网资源投入策略:配网主要是供电并给公司带来收益,可以通过区域综合效益匹配资源投入。量化计算区域未来发展能力、未来经营效益、资产使用效率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可以在规划中分区域计算配网资源投入。盈利好的区域相对多投入,亏损区域保证普遍服务部分,尽量减少多余投资造成更大亏损。

(3)继续开展配电力统一规划及项目整合机制:继续优化配电力统一规划机制,以问题为导向,从机制和流程上完善业务整合,基建、技改和修理项目在实施内容和停电窗口等相互配合,最优化使用资源。

2.投资标准决策

投资标准决策是指电改之后,必须明确投资要满足的底线技术标准(兜底技术标准)和浮动技术标准,还需要协商研究其他需要补充的标准。

(1)设计决策工具:公司与投资决策强相关的技术标准183项,其中关键技术标准有61项。对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及电力投资决策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差异内容,已经制定底线及浮动技术标准,还需要补充完善其他标准。

(2)投资标准的应用策略:投资标准贯穿应用于投资决策全过程,满足底线标准条件的项目,直接进入投资管理下一环节,不满足底线标准的项目,还要配合其他投资参考指标决策。

三、结束语

在发电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在进行项目投资时,应该运用以折现现金流量指标为主,非折现现金流量指标为辅的双重指标并存的评价体系。在非折现现金流量指标和折现现金流量指标方法的选择上,应该根据企业对投资的期望,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网投资公司财务风险评价[J].谢晓丽.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8)

[2]基于模糊贝叶斯的改进决策方法在企业评价中的应用[J].冯思捷,管建和.软件工程.2017(09)

[3]增加电网投资仍是新常态下优先战略[J].谢里,陈辉.中国国情国力.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