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道德修养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党员干部道德修养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思考

张晓宇

内蒙古矿业集团党委组织部01002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力度不断加大,高压反腐败、反四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等党员思想教育活动。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国家法律法规层面规范约束党员干部做人用权的行为,划出一条行为底线。同时,从道德修养引领方面,给出了党员干部修身做人、律己用权和干事创业更高的目标和标准。这与我党历来重视共产党员道德修养的传统一脉相承,更与我国悠久的尚德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党员干部个人高尚的道德修养,保证了我党思想、行动、导向的先进性,代表了高尚的道德文化方向,为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强大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十八大;道德修养;传统文化

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员道德修养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修养对于纯洁人们的道德意识、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形成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而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将高尚的道德情操视为组织对党员的更高要求。毛泽东同志深刻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要求全党同志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基本道德观,并对全党党员个人道德修养的做出了要求。周恩来同志给自己订立了《我的修养要则》,共7条,作为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的座右铭,身体力行。刘少奇同志在1939年7月,延安马列学院发表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重要讲话,将道德修养与党的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对提高共产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作了精辟的阐述。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体制机制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加之西方敌对势力极力渲染和输出其所谓的普世价值,传播和灌输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颓废的道德观念。党员干部队伍中道德教育弱化,道德约束机制和作用缺失,少数领导干部经不起纷繁复杂社会环境和形形色色诱惑的考验,思想发生蜕变、价值取向扭曲、道德防线失手,最终滑向犯罪的深渊。少数党员干部不注重学习,特别是放松了个人道德修养,放弃了共产党人主观世界的改造,道德迷失、官德沦丧,在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之“钙”。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反“四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等系列党员思想教育活动,着手解决党员干部道德修养问题,旨在唤醒全体党员干部自己加强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讲,“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所以说,提升共产党员道德修养是我党的重要传统,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法宝。

二、中国传统文化高度重视道德修养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墨家等都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之后历代的思想家和学者继承发挥和不断完善,形成了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道德修养理论。这一理论将个人道德修养作为了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把个人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相结合,一切都要从修养个人的品德做起。儒家的创始人伟大教育家孔子曾说,他最担心的是“德之不修”,即不重视自己的品德的修养,提出了“修已以敬、修已以安百姓”的理论,并强调“内省”的修养功夫,要求他的学生曾参每日“三省”自身。孟子进而指出“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人们经过坚持不懈、诚心诚意,日积月累的道德修养,就可以产生一种充塞天地“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宋明时期的理学家们继承和发展了先秦以来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尤其在修养方法上强调“居敬穷理”和“省察克治”。在《习近平用典•立德篇》中阐述了习近平引用的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的著名论断,阐述了党员干部从上岗第一天起就面临的公与私的考验。在习近平同志看来,“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公权力,掌管着公共资源,公私分明、秉公用权,是起码的政治道德和为政操守。在此之上,习近平同志给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即要将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延续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独特的道德精神追求,践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操守,挥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道德情怀,最终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境界。

习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必须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充分肯定了我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的现实指导意义,为广大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三、传统文化中对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现实意义

1、浸润尚德文化,古为今用

中国文化防御性比较强,崇尚道德,讲究温良恭俭让,讲究中庸,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冲击。但把中国近代发展落后的原因归结到传统文化上,把思想不解放归结到道德约束上,对传统文化总体持怀疑、责难、批评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一个抛弃根本的民族是浮躁的民族,是一个不成熟的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恪守传统扎稳根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道德营养和道德力量,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思想道德精华,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很有益处。使党员干部以古鉴今,及时照镜子、知不足,以正行,使党员干部把欲望关进道德的笼子。在道德的约束范围内,在道德的不断滋养中去规范自己的行动。

2、向人民学习,常思反省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也是道德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在创造了巨大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包括社会道德在内的巨大精神财富。人民群众的道德生活和道德实践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生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滋养当今时代党员干部、个人品德和从政道德的营养之源。人民群众中间蕴藏着巨大道德力量,是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取之不尽的财富。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人民群众的优良品质和作风,真正把自己的道德修养人格力量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美德之中。向人民群众学习,必须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只有心诚、行至,才能做到取德于民、施德于民。

3、“两学一做”,见贤思齐

古人云: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道德规范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学焦裕禄,就要学他的优秀品质、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要见贤思齐、知行统一、身体力行,把学习落到行动上,并且能够长期不断地坚持下去,真真正正提升道德修养。2016年中央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学党章党规、学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就是要为党员干部树立道德标准和培养道德意识。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以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提高道德修养;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夯实基础,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4、严格自律,自觉他律

强道德自律,就是要常存敬畏之心,敬畏人生、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人民,时刻警醒自己,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始终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不已之利,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经受住考验,从而练就一副“金刚不坏之身”。在加强自律的同时,还必须自觉接受他律,使自己的行为控制在法律、制度、纪律等范围内。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党员干部即便是高级干部,也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所有党员干部都要自觉遵守党章,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凡是党章规定必须做到的都要首先做到;凡是党章规定党员不能做的都要带头不做。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所有党员干部都要增强纪律意识,无条件地接受党的纪律约束,做到遵守党的纪律不动摇,执行党的纪律不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