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规范管理与自主发展德育模式的创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3

中职学生规范管理与自主发展德育模式的创建

曹树坚苏慧明

曹树坚苏慧明(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广东广州510091)

摘要:本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探索中职学生“规范管理——自主发展”德育实践新模式,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学生规范管理自主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颁布,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目标,为我们抓好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给中职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常规管理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中职学生各种优良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科学的规范管理不仅是学生成人的有力保证,还是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和企业后受人欢迎、受到重用的有力保证。因此,落实规范管理是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可以使养成教育持久地进行下去,使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要求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和自觉行动。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二十一世纪对中等技术人才发展的需要。中外教育改革发展也正处于同一走向,西方国家倡导教育要表现个性、培养自我,不少教育模式包含着自我发展的意蕴。

近十多年来,很多中职学校也尝试了不少新的教育模式,开始注意把德育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的追求上,做着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研究。但是,如何把学生规范管理和学生自主发展作为一个共同体来进行研究,并具体落实到德育的全过程,这是加强学校德育内涵建设的关键所在。要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能力,关键在于探索学生规范管理和学生自主发展的高效模式,以寻求科学发展。

一、“规范管理——自主发展”德育模式的理论依据

1.规范管理理论

规范管理作为一个组织的管理目标和要求,在长期的实施过程中,逐步由一项单纯的管理工作发展演变为一门管理科学。德育规范管理是一种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特殊活动形式。这一过程不但包含着教育环境与接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包含着受教育者自身的选择和自我塑造、自我完善。教师作为教育者,应通过积极发挥其主体性的作用,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规范化的实质,说到底就是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民主化。学生规范管理重在教育,贵在坚持,难在养成。

2.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把人的因素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人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及改进行为的办法。行为科学在管理上成功改变了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行为科学把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改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由原来对“规章制度”的研究,发展到对人的行为的研究;由原来的专制型管理,向民主型管理过渡。

3.生本管理理念

生本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原则,把学生看作具有发展潜能的人,以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基石,把控制生命转向激扬生命。在生本管理中,学生获得了充分的信任,逐步树立了自信心和责任感,懂得了自尊、自爱,并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形成了“自管自”的良好局面,并最终实现了自主发展。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就是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地生活和工作的。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性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各种各样的行为,都出自一定的动机,而动机又产生于人们本身存在的需要。因此,人们的需要和动机确定了人们行为的目标,人们的行为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人们的内在需要出发,推动人们采取某种有目标的行为,最终达到需要的满足,这就是激励的过程。

5.“镜像自我”理论

“镜像自我”是心理学家库利提出的。他认为,个体是依靠观察别人的脸色和反应,来确定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的,就像把别人的表情与反应当作镜子,由此形成自我概念,这种自我概念库利称为“镜像自我”。心理学上的“皮格玛利翁效应”,可以说是“镜像自我”的另一种解读。“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二、“规范管理——自主发展”德育模式的具体实践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学生情操

最佳的校园氛围,对学生的自主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我们应尽力强化校园物态的审美效应,从而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赏心悦目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思想。创设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本校的校园环境布局、建筑物的造型装饰、教学设施的配置管理、树木花草的种植培育、教室办公室内部的陈设布置等等进行整体设计,创设优美和谐的校园;同时充分利用橱窗、报栏、标语、书画以及各种建筑物的外显形象和内部设置等多种形式来表现共产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教育因素,表现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方向和传统风格,使之在育人过程中充分发挥正确的导向、约束功能。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可以刺激学生们的审美器官,引起他们的乐趣,从而激发美感、陶冶情操。我们在建设整洁优美的校园硬环境基础上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我校虽然是一所职业学校,但在格局布置中又处处体现出我校的职业教育特色。走入我校,正门广场优美的轮廓造型与励志的校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它是召唤学生们好学奋进、勇于探索的一种象征,它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启迪与激励。这些文化环境犹如催化剂,在启迪同学们勤奋好学的同时又在陶冶他们的情操。

职业教育虽然低起点但并不等于低层次,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高品位的教育。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布局上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色彩搭配高雅和谐,极具整体美;走在走廊中、花坛边都是一种美的享受,一处一景都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在能量是巨大的能动资源,如果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校园文化建设,他们的感受将会达到新的境界,教育的效果将事半功倍。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我们做了各种尝试,在保持全校整体共性的同时,各班还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进行设计,充分体现了不同的集体和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形成了各班独特的人文氛围。

2.规范学生行为,强化自主管理

中共中央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关于加强德育工作的意见》的颁布,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目标,为我们抓好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学生的常规管理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各种优良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养成教育有一个好的开始是十分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养成教育持久地进行下去,使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要求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和自觉行动。因此,坚持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与常抓不懈的“规范”落实相结合,是实现上述过程的重要保证。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常规教育不容忽视。对全校师生,我校有比较明确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有较为完善的校园安全应急方案,每学期举行一次安全应急演练。学校首先健全了《学生管理条例》、《文明礼仪手册》、《校园文明公约》、《教室文明公约》、《学生食堂文明公约》和《学生电子产品管理规定》等,同时,文明班、先进班评比也采取了量化的方式,进行了既民主又严格的常规管理检查评比制度。每天,学生的考勤、课间操、课间时间、课堂、实验、实习、自习课等都有团委、学生会的学生干部、值周班、值周教师进行检查,教学处、学生处老师巡查,每天都将情况在公告栏和校园网中公示与反馈,全校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全员育人”的良好的精神风貌。

自主发展的核心就是强调自我的发展,而意识决定形态,由此可见,在学生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有无自主发展意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教师是外因,只起着媒介作用,而能否完成自主发展能力这一复杂的内化过程,最终还得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硬性的规定或评价有时会造成学生做言行不一致的两面人。因此,学校要组织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学校环境、纪律等方面的民主管理中来。校园节日、各类竞赛、专业实践、心育活动、志愿服务、学生社团是学生工作的另一只重要的“抓手”,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载体。在学校统筹管理下大力倡导学生自主管理,通过搭建多元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品格德行,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3.健全学生工作机制,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1)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的首要位置。由校长、党总支书记亲自挂帅,设立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了包括学生处正副主任、保卫干部、团委书记、三大科德育科长、德育教研组长在内的德育领导小组,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贯彻执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制定学校的德育工作方案,学校的德育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定期研究、有总结,编印了《班主任工作实务手册》,并坚持每学期编印德育简报《班主任园地》,加强了教风建设。

(2)学校管理工作通过学校党总支、学生处、团委、专业科组、班主任、科任教师层层落实,实行层级管理;德育工作通过学生处具体落实,依靠各专业科组、班主任具体实施,科任教师团结协作来完成。

(3)学校注重校风建设,校训“守诚、精技、励学、笃行”以及“自我完善、个性鲜明的‘八个一’综合素质”培养目标既符合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又具有鲜明的职教德育特色。

这“八个一”为:

养成一贯良好的公民道德规范;

具有一门熟练的专业技术特长;

掌握一流的实用电脑操作技能;

培养一项体育运动技能或专长;

能讲一口标准的流利的普通话;

积累一套丰富的专业英语词汇;

具备一定的社会活动交往能力;

制作一件有创意的科技小作品;

(4)加强德育研究,构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充实德育内容,形成德育工作的多元化、层次化、序列化,即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序列的教育。一年级重点:爱学校、守纪律、讲礼貌;二年级重点:强专业、精技能、健体魄;三年级重点:树道德、学创新、乐奉献。通过班会课与德育课程的管理与整合,要有意识地、积极地在所有年级水平上强调品格教育、职业意识教育和法制意识教育,并在德育课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人,进而实现道德内化。

4.改革学生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一直以来,学生德育评价是德育工作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因为在学校里那些成绩平平的学生只能“广种薄收”,至于那些成绩、品行不佳的“差生”更是“朽木不可雕也”。其实,只要是常人,如果受到教师的期待、关心、帮助、爱护,那么他就会得到发展,就会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变化,这就是“皮格玛利翁效应”的积极作用。基于此,学校在现行的学生德育量化考核评分系统(德育学分银行)的基础上,加入了“学生自选积分超市计划”,在强化行为规范养成的同时,创建平台、创造机会让德育考核分不合格的学生、德育考核单项失分较多的学生、受到学校处分的学生能自主选择争取进步的方式,在师生互相信任、共同进步的和谐氛围中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实施该评价方案有几个关键点: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自己对他们的期望,并使之变成他们的“自我期望”。只有学生感悟到学校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才会激发出无穷的力量,才会发展自己。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期望”实现后的所有好处,以及达不成期望时会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通过这种“利导思维”和“避害思维”,使学生产生趋利避害的心理,为自己的发展效力。第三,教师还要使学生坚信,只要努力,这个期望一定能变成现实。此时,教师还要支持并不断鼓励学生努力去实践这一期望。第四,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具体实践这一期望的计划,把这一期望具体化、行动化,并从中感受实践期望的乐趣,克服实践期望中的挫折,不断鼓励、支持他们朝这一期望方向前进。必要时,要为他们创造实践这一期望的条件和培养他们为实践这一期望的技能,最终实践这一期望。可见,该评价方案最重要的是行动、记录和反思,如果只是学生口头上的抽象的些许承诺是不够的,其影响也只能是短暂的。

三、结束语

学校德育本身是复杂的,不但涉及外显的道德行为,还涉及内在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复杂的认知和心理层面,这就需要在道德教育中运用多种方法去影响道德品质的不同层面。学生规范管理更多的是对道德意识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影响,对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就需要其他德育方法来实现一种互补,形成道德教育的合力,培养道德和谐完善的人。也就是说,外在的他律只有通过每个人内在的自律才能发挥作用。正如美国著名伦理学家麦金泰尔所指出的那样:无论道德规则多么周全,如果人们不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格或美德,也就不可能对人的行为发生作用,更不用说成为人的道德行为规范了。因此,规范管理只有在得到学生在价值层面的内在认同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教育作用,而内在的认同需要学生自身的道德信念和品格修养为基础,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对底线道德的遵守。正如陶行知所指出的:“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学生自治作为在学校宏观指导下的自主管理,它既是管理的目的,又是管理的手段,以养成一种公共的意志和精神为己任。近两年,学校正视中职学生规范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所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寻求途径解决,实现既兼顾面向全体的规范管理,又同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通过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德育内涵建设,从行为规范管理、班级规范管理、课程规范管理(班会课与德育课程的管理与整合)三方面着手研究,构建管理金字塔和纵横立体的德育网络,探索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学生规范管理程序与评价机制,通过搭建多维平台,做到尊重学生差异,激励学生参与,尽可能多渠道、多途径开发学生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地选择自我发展的有利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