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喜炎平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观察

柴方平

柴方平

(东宁县东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黑龙江东宁157299)

【摘要】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02例秋季腹泻患儿进行分为两组,每组25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输液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呕吐好转后给予口服蒙脱石散,观察组患儿采取喜炎平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病毒唑治疗,观察组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热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喜炎平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腹泻;病毒唑;喜炎平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115-02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胃肠道疾病,主要是由于胃肠道发生急性的功能紊乱,导致患儿出现呕吐、腹泻并伴有发热等临床症状。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为主,严重影响小儿的生活质量,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威胁到患儿的生命[1],因此,得到了家长和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临床上采用喜炎平治疗小儿腹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明显改善了患儿的症状。为进一步探究喜炎平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502例秋季腹泻患儿择,观察喜炎平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对其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随机将502例秋季腹泻患儿进行分为两组,每组251例。观察组男160例,女91例;年龄≤3个月45例,>3个月~2岁105例,>2~3岁51例;伴发热62例,呕吐60例;轻度脱水148例,中度脱水92例,重度脱水11例。对照组男155例,女96例;年龄≤3个月48例,>3个月~2岁102例,>2~3岁51例;伴发热64例,呕吐78例;轻度脱水150例,中度脱水90例,重度脱水11例。2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和体征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1.2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诊断标准:①一般症状:发热,咳嗽,精神萎靡等;②消化系统症状和体征: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大便次数明显增多;③轮状病毒病毒学检查:阳性或阴性。(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1.4-94)):①病史:有乳食不节,或感受时邪的病史;②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呕吐、腹痛、口渴、发热等症。③主要体征: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啼哭无泪,呼吸深长。④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1.3方法对照组:给予正常的脱水治疗和服用蒙脱石散的基础治疗,并采取10~15mg的病毒唑+5%的葡萄糖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次/d,治疗5~7d。观察组:采取基础性的治疗,方法如对照组情况。并采取5mg的喜炎平+5%的葡萄糖100mL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次/d,治疗5~7d。

1.4疗效评定标准(1)一般疗效标准显效:用药24~48h,腹泻次数减少至≤2次/d,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用药48~72h,腹泻次数减少至≤4次/d,大便性状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经治疗72h,腹泻无缓解甚至加重,临床症状无缓解。(2)症状评分标准大便次数:0分,≤1~2次;1分,3~4次;2分,5~6次;3分,≥7次。大便性状:0分,成形软便;1分,稀糊状便;2分,蛋花状便;3分,水样便。(3)综合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根据大便次数、性状及量3项临床症状评分的总计分变化情况评定。改善率=(治疗前总计分-治疗后总计分)/治疗前总计分×100%。

1.5统计学处理两组样本均数间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V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分析观察组:显效238例,显效率94.82%、有效12例,有效率4.78%、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78例,显效率70.92%、有效65例,有效率25.90%、无效8例。观察组患儿显效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退热时间分析观察组患儿24h内出现退热的情况明显的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

3.讨论

小儿腹泻是我国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为轮状病毒类。据统计,全世界有约40%的感染性腹泻由轮状病毒引起,故秋、冬季散发或小流行。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该病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病初1~2d,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状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目前无特效治疗。我国中医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积累了丰富经验,有较好的效果。尤其是轮状病毒肠炎,病毒侵犯小肠上皮细胞,破坏其微绒毛,影响水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临床症候表现起病急,腹泻频繁,大便稀或水样,肛门灼红,发热,烦闹,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小便黄少等。治则清热利湿分利止泻[2]。采用中药或肠黏膜保护剂治疗可加快痊愈。喜炎平注射液是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穿心莲内酯。药理研究认为[3],穿心莲内酯具有抗病毒、抗菌双重作用,其解热、镇静、抗溃疡及抑制炎症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减少渗出,减轻水肿等作用,可明显改善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穿心莲内酯对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感染初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在炎症期间有免疫抑制作用。除对效应细胞的直接作用外,还能通过刺激机体产生各种免疫活性物质发挥作用,这可能是穿心莲内酯广谱抗感染的主要机制之一。本组研究表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腹泻病,可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小儿肠道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谢火华,萧定安.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83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1,23(19):477-478.

[2]钟卫东,陈海生.喜炎平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34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3):5005.

[3]崔宇红.喜炎平利巴韦林联合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9):115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