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的心理治疗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失眠症的心理治疗临床分析

吴羽王万章

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江苏扬州225003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治疗对失眠症的作用。方法:在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60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服用药物治疗失眠症,参照组患者只服用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和治疗有效率。结果:参照组患者睡眠时间高于实验组,两组比较数据呈现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心理治疗有效的改善了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失眠;心理治疗;治疗效果

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在2001年发起一项全球性活动,将“世界睡眠日”定于每年的3月21日。主要目的是想让人们对睡眠质量以及重要性进行深层次的了解[1]。并于2003中将睡眠研究会引入中国。本文对心理治疗失眠症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效果满意,具体报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n=30)和参照组(n=30)。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为(46.32±4.43)岁;最短病程为2个月,最长病程为120个月,平均病程为(60.89±45.86)个月。参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1~60岁,平均年龄为(46.98±3.76)岁;最短病程为4个月,最长病程为100个月,平均病程为(50.89±42.3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组间差异不明显,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所有患者均经过基础检查,确诊为失眠症,排除药物以及外界因素引起的失眠。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主要是阿普唑仓(用量每天0.4~0.8mg)和氯硝西洋(用量每天1~2mg),服用4周。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主要方法及内容如下:包含睡眠、疾病知识宣传、怎样保持有规律的睡眠、过分担心失眠、缓解焦虑心情、向患者讲解睡眠过程等。不能在想睡觉的时候才睡觉;如果没有睡意就不要强迫自己去睡,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管每天睡觉时间多长,都按时起床;白天不得在床上度过,避免重复述说自己昨晚的睡眠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和治疗有效率,对患者每天的睡眠时间进行记录。治疗有效率主要包含以下4个方面: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白天没有不适症状,为痊愈;睡眠质量大幅度改善,白天出现不适症状,但不影响睡眠,为显效;睡眠质量有较小的改善,白天出现不适症状,稍微影响睡眠,为有效;睡眠质量无改善,严重影响睡眠,为无效。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所有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睡眠时间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治疗有效率以(%)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睡眠时间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睡眠时间分别为(2.65±1.86)h、(6.87±1.59)h,参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睡眠时间分别为(2.35±1.47)h、(5.34±1.64)h,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睡眠时间t=0.6931,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时间t=3.6687,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机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心理治疗是以向患者宣传睡眠相关知识为起点,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让患者了解其睡眠的重要性,以及生活中应该注意的具体事项[2-3]。从而得知心理和生理因素都对睡眠质量有所影响,所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提高睡眠质量。据表1数据显示,心理治疗对失眠症可起到显著效果。现今,很多研究人员认为,提高睡眠质量从患者自身入手,会更有效的治疗失眠[4-5]。失眠症患者从内心上希望得到医生的关注,从而更深的了解失眠症的发生原因,减缓自己的心理压力。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心理治疗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明显的到了好转。在本次研究中,药物治疗为主导方式,心理治疗为辅助方式,当两种方式配合治疗时,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经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睡眠时间显著增加,治疗有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与参照组相比较,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心理治疗对失眠症有着显著效果,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时间和质量,还使治疗有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萱,张永静.综合治疗心理性失眠症36例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4(21):81-81.

[2]汪卫东,李桂侠,洪兰等.失眠症的创新中医心理治疗--TIP睡眠调控技术简介[J].世界中医药,2014(2):253-256,260.

[3]冯帆,王处渊,汪卫东等.失眠症中医心理认知过程探微[J].中医杂志,2016,57(21):1828-1830.

[4]郝生.老年失眠症患者的心理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3):220-221.

[5]胡媛縮.心理治疗对改善老年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05):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