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何玉婷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有观念意识不强,制度滞后,基础工作薄弱和监管不到位等。本文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必要性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内部控制是单位管理与控制财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强调以预防为主,防范风险,间接地节约成本费用,提高管理效率。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核算相对简单,涉及环节较少,导致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足,执行力度不够,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可靠性。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发挥其有效性,减少和规避单位风险,保护国家资产,提高服务效益,促进单位良好的运转。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设内部控制是必须的。首先,是保护国家资产的必然要求。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堵塞管理漏洞,维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能够使产权明确,防止资产流失,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投入产出率,使之发挥应有的功能。其次,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的科学性。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全额上缴省财政,再按一定的比例返还下来用于单位的正常开支,实际上对事业单位的适用性是比较差的,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有利于明确审核流程和管理程序,可使单位在财务工作中有章可循。最后,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建立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获取会计信息,通过制定合理的审批流程、科学的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监督的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充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就目前发展情况下,部分单位在具体操作中,印鉴票据分管制度,重要凭证保管使用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岗位责任制不完善,岗位职责及分工不明确;还有一些单位领导“一支笔”审批情况还普遍存在,只要领导签字,什么费用都可以报销,工作人员调离岗位不及时办理清点,交接手续等,工作中相互脱节,没有起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进而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起到了消极的影响。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普遍存在的,新《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都对内部控制作了具体规定,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资产预算制度流于形式,财产清查没有相应的制度,清查程序不明确,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与财务核算相互脱节,时常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部分单位管理混乱,人员配备不到位,会计和出纳均有一人来担任,一人担任多种角色在个别规模较小的单位尤为突出;另外还存在单位财务印章和发票都有出纳一人管理,导致内部控制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功能不能真正发挥。

(三)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人是最重要的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被控制的对象。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大多是从别的岗位调剂而来,甚至会计证都是后续才考取的,直接影响工作质量。事业单位绝大部分财会人员身兼数职,疲于应对,会计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再加上缺乏不断学习以及提升自身素质的意识,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事业单位都存在资产的核算和管理是相互脱节的,没有明确的授权审批制度,未形成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查机制;资产入账不及时,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划分不清;在部分单位还存在会计原始凭证失真的显现,或者填写不规范,项目不清楚等,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不到位

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切实执行且执行的效果如何都需要监控,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监督的重要方式,审计人员是监督的推动者和执行者。内部审计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事业单位缺乏良好的监督考核机制,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内部审计人员未经系统培训,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审计人员工作散漫,审核不及时;审计程序不规范,方式单一,单位审计大多停留在简单的检查层面,审计仅限于简单的收支,事前,事中审计少,事后审计多。

三、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增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观念意识

《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领导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作用的重要性,带领相关财务人员从意识上加强对内部控制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单位就相关财政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定期培训,组建机构,加强内部控制的宣传和普及,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内部控制当中,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正确审视存在的问题,从变化中改变思维观念。

(二)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应随着国家的管理要求,环境的变化等不断修订和完善,合理设置工作机构和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首先,事业单位在设置内部控制制度时,应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遵循合法,合理性的原则,明确职能职责,相互牵制,杜绝一人多岗,分离不相容的岗位;其次,单位应结合自身经验和特点,建立具有特色的内部控制的管理体系,制定合理完善的报销审批流程,岗位之间分工明确,业务往来应当有记录,以便分清责任。

(三)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应当是相互联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过于薄弱,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所以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是确保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发挥效力的前提和关键,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再合理,再完善,若没有合格称职的人员来执行,很难发挥其作用。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是必要的,单位财务部门应针对会计从业人员基础工作规范进行培训及加强各方面的管理,通过多种形式的会计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提高财会人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管理层要确保制度落到实处,营造一个良好的内控氛围。

(四)强化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一项工作做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做得好不好。要完善内外审计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监督,对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岗位设置等在内控上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领导高度重视,定期听取情况汇报,重视并充分运用内部审计结果,配备专业人员,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

四、结语

总之,内部控制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制度也应随着新情况不断发展变化,不断修改和完善,以达到其有效性,切实控制其漏洞的发生,更好的促进内部控制的发展。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会计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