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养成教育促职教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抓养成教育促职教发展

伏应祥

伏应祥(甘肃秦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天水741600)

摘要: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如何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能导致事业的成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因此,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中职生综合素质大幅下降,不符合企业用人标准,与社会对现代人的要求大相径庭,要改变中职生的命运,必须切实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关键词:中职生好习惯养成教育培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著名教育专家孙蒲远也曾说过:“教育要抓根本,这个根本就是习惯。习惯既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又是一切教育的最终结果。”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一个人受害终生;相反,良好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可见,学校教育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抓起,即从习惯养成教育抓起,中职教育也不例外。

一、当前中职生养成教育的现状

当前,中职学生不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而且在行为习惯、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基本是中考落榜生或者在初中义务阶段辍学者,相当一部分是学困生。由于一直得不到肯定和认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自暴自弃的学生非常普遍,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放纵自我,以实用主义为价值观,自私自利,集体荣誉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淡漠,组织纪律观念、团队精神不强,对父母依赖性较强,逆反心理较重,不愿意接受长辈和教师的劝导,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上课迟到、早退,在课堂上讲话、打游戏、发短信、看小说、听MP3、看MP4、打瞌睡等现象屡禁不止;在日常生活中抽烟、喝酒,说脏话、撒谎,厌学、逃学,谈恋爱,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精神萎靡不振、沉迷网络,生活自由散漫、夜不归宿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他们在中小学期间养成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要解决上述难题,就必须从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抓起。

二、实施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措施

1.重视激励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受教育者不是靠外在的力量而是靠内在的力量、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个人的需要主动地调适、充实和丰富自己时,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激励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自身潜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发展。中职学生一般处在十五六岁至十七八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在教育学上被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情绪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一个阶段。由于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比较弱,自律能力不够强,如何引导他们完成并不轻松的学习任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话题。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采用以激励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善于及时发现、总结其优点,使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闪观点。可以制定激励制度,实施激励评价,举办技能竞赛、学习竞赛,采用鼓励谈心,甚至采用恰到好处的批评处罚及激将法等,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其潜能。有计划地请一些往届的优秀毕业生回学校作报告,讲述其亲身经历,破解职场迷局,用学生身边的成才事例,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未来,让他们看到这些榜样离自己是如此之近,能使学生更有真实感、亲切感,更容易受到激励,让他们既看到困难又看到希望。教师可通过激励,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重新做好人生规划,重新点燃他们人生的激情。

2.强化规范,常抓不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要加强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及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从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讲究文明、注重仪表、注重卫生、注意安全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职生行为规范和一日常规,让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要在学生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既不能大刀阔斧,又不能快刀斩乱麻。在日常教育中,要有耐心,看到学生逐步成长的动态过程,同时加强监督,注意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反复性,对好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及早批评、制止或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注重信息反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他们心理渐趋成熟,追求人格独立,在人生目标、价值追求、处事原则和态度等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思维。虽然在思想和生活上对家庭既有一定的依赖性,又强烈地希望能够摆脱家长的束缚,独立、自由地学习生活,而有些家长则往往不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需求,或者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只要成绩好,要什么给什么,无形中助长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时髦、不懂关心他人、缺乏感恩意识、自理能力差的众多不良行为习惯;或者认为孩子没考上高中成才已没有可能,对孩子丧失信心,动辄挖苦羞辱、冷嘲热讽,对孩子的成长、学习和生活漠不关心,无形中使学生有了被遗弃的感觉,自我放纵,我行我素,对自己、家庭和社会丧失了责任感。因此,作为中职教育者,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经常性地开展家访活动,或通过电话与家长探讨交流,让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的各项措施和对学生的要求,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全力配合学校搞好子女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