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晕针的原因及预防处理

/ 1

患者晕针的原因及预防处理

刘微

刘微(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150036)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2-0266-02

【关键词】晕针预防处理

晕针就是由于心理因素致使血管床扩张,心脏的输出量减低,血压下降,脑部供血流量暂时减少,而发为晕厥。

1晕针的原因

1.1心理因素

在接受注射时,由于情绪过度紧张、恐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针。

1.2体质因素

空腹或饥饿状态下,劳累疲倦时,患者抗体处于应激阶段,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发生晕针。

1.3病理因素

平素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特别是有直立性低血压史或神经官能症史者多易发生晕针。

1.4患者体位

采取平卧位注射时,几乎无晕针情况发生,而发生晕针患者均坐位姿势下接受注射。其原因可能与体位和血压有关。坐位时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低,血液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少,心输出血量少,收缩压下降,因而影响了脑部供血,使晕针发生率大于平卧位。

1.5疼痛刺激

注射时药物局部刺激产生疼痛,尤其是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青霉素、B族维生素)或反复多次注射操作对皮肤神经末梢产生刺激、引起强烈疼痛,全身神经高度紧张,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发生晕针。

1.6年龄对疼痛敏感性的差异

老年人因生理因素机体各种反应反射降低,痛阈相对降低,因而晕针发生率低。

1.7环境原因

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导致晕针,比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2临床表现

晕针发生时间短,恢复快,历经2~4min(分钟):①先兆期,患者多有自述头晕眼花;心悸;心慌;恶心欲呕;四肢无力症状。②发作期,瞬间昏倒;不省人事;或意识恍惚;面色苍白;四支冰凉;血压偏低心率减慢。③恢复期,神志清楚;自诉全身乏力;面色由白转红;四肢转温;心率恢复正常。

晕针与药物过敏反应的鉴别:药物过敏反应常伴有呼吸困难、紫绀脉搏细连,喉头水肿等,而晕针反应为一过性,2~4分钟可自行恢复,适当处理后继续用药,不再发生类似情况。

3预防与处理

3.1预防

①要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害怕心理。进行心理疏导,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有陪伴者可在患者旁边扶持协助,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或播放音乐等分散患者注意力。②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姿势,以利机体放松,以平卧位为宜,勿在饥饿、劳累、疲倦、剧烈运动后等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进行注射。③熟练掌握操作手术,注射应准确,操作应轻柔,尽量一针见血,减少因反复穿刺而造成或增强患者紧张害怕心理。同时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注意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然后再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而且进针要深。

3.2处理

发生晕针时立即将患者抬到空气流通处或吸,坐位患者立即改为平卧位,以增加脑部供血量,口服热开水或热糖水,适当保暖,数分钟后即可缓解;安慰患者,严禁以扶持方法搬动患者,可采用1人抱,2人抬或平车搬运患者,以免固体位关系加重脑部缺血使晕针加重。老年人或有心脏病患者,防止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或脑部病症等意外,对个别过敏体质患者应做好应急措施,准备好急救药物,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李丽娟,杨丽全,柯颖,吴桂娥.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贯穿职业素质培养的实践.中华护理教育;2007.

[2]陈倩,丘丽冰,邓慧敏,杨伟文,林煜文.提高实习医生临床操作能力的探索.西北医学教育;2006.

[3]王明香.从护理投诉原因看护患关系.中国全科医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