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浅析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

古丽加米西·吐苏甫汗

古丽加米西·吐苏甫汗

(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人民医院839000)

【摘要】消化性溃疡是易复发的常见病,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一空肠吻合口附近及Meckel憩室。它是由于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由于消化性溃疡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将我院收治的46例患者进行有效的观察与护理,从中取得了些经验,以下是根据病人情况总结的几点护理措施。

【】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304-02

1?临床资料

自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参与抢救护理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22岁~70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经过治疗护理,治愈32例,好转11例,转外科手术2例,病情恶化及死亡1例。

2?临床观察

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对血压的观察:消化道大出血可导致休克,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表现为血压下降和脉压差缩小;对脉搏的观察:脉搏的改变是观察休克的主要标志,休克早期脉搏加速,休克晚期脉搏细而慢;对体温的观察:失血者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一般休克纠正后可有低热或中度热,一般≤38.5℃,若体温≥38.5℃,应考虑出血后诱发感染,如体温持续不退或退热后又不升则应考虑再出血。

2.2?严密观察出血量、神志、四肢情况、注意病情变化,上消化道出血量的估计主要根据血窖量减少所致的临床表现,轻度:其失血量的约占全身总血量的10—15%表现为怕冷、皮肤苍白、头昏等,血压脉搏随体位而改变,应积极治疗和采取预舫出血的措施,常使病情好转,中度和重度出血.失血量约占全身总血量的20%以上,机体代偿机能丧失、保护性血管收缩失败、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出冷汗四肢厥冷、尿少或无尿、血压持续下降可导致休克,此时作好充分抢教准备,配合医生抢救,加强护理,准确判断和记录出血请与补充输血量是十分重要的,作好基础护理,可防止病情加重.

2.3?观察尿量?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情况,所以应正确观察24h出入量。

2.4?观察有无再出血迹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经常反复,出血控制后仍应观察有否再出血,如患者反复呕血、黑便,颜色由黯黑变为暗红,甚至呕吐物转为鲜红色,血压、脉搏不稳定皆提示再出血。

3?护理

3.1?及时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抢救治疗开始滴速要快,但也要避免因过多、过快输液、输血引起肺水肿或诱发再出血,从而加重病情。

3.2加强基础护理体位护理:出血期间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血引起窒息;饮食护理:严重呕血或明显出血时,必须禁食,24h后如不继续出血,可给少量温热流质易消化的饮食,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进食粗糙、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3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其自身的最佳身心状态,其必要条件是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并对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较深的了解和准确的评估。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的前提下,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加重出血,因此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医护人员从容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认真的答疑、可给患者以安全感,解除患者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有益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进一步治疗的配合。

3.4用药指导合理应用保护胃粘膜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对H2受体拮抗剂应用以来,复发率明显降低,奥美拉唑具有很强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加强胃、十二指肠溃疡愈,在加上抗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治疗和胃动力药,使溃疡愈合疗效更佳。

3.5对症护理?发绀者应吸氧,休克者注意保暖,精神紧张者给予安定啡。

3.6健康指导?向家属宣教一些本病的常识,使之对治疗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取得家属配合,并协助医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会患者及家属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出现呕血或黑便时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身体活动;帮助掌握有关病证的病因、预防、治疗知识以减少再度出血的危险;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精神,正确对待疾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勿自用处方,慎重服用某些药物。总之,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起病急、来势凶险、变化快、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和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如能正确诊断,进行有效的止血治疗及认真细致的护理,可使患者转危为安,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志红,周兰妹.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7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