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ABC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1

计算机教学ABC

王中平

王中平甘肃省定西工贸中专文峰分校748000

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拓展学生获取知识、技术的途径,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保证。把握学生特点,根据学生实际,讲究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是计算机教学中每一个教师不断思考并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空前的影响。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培养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掌握获取知识、技术和方法的基本技能,是人们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也成了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愈加显得至关重要。

一、学习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偏低,受人才观念、就业形势、职教环境的共同影响,中西部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规模不大,办学模式单一,学生就业质量较低,学校吸引力不高。当前在校中职生生源分布广,原学校教学质量差异较大,科学素养水平偏低,他们多是中考一卷定终身的“落伍者”,上职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低,知识链断裂,知识体系存在缺陷,学习能力不高,伴随着不良的日常行为,“厌学”情绪十分明显。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操作技能高低不匀,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学习中“没意思”、“没劲”、“无聊”,成了他们“不愿学”、“不想学”的信号,学习成了一种格外负担。因此,改进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让学生实现能上学深造、能稳定就业的基本目标,已成为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

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让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日常使用知识和技能,掌握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去,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习实际,选择和运用好教学方法,才能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岗位需求、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支持。

1.培养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上课才会听得仔细、想得认真、思得深刻,轻快地消化知识、理解知识。如在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时,把贴近学生心理的益智游戏“打飞机”(中英文打字)、“电脑博士”融入其中,学生兴趣容易激发;讲述文字处理时,可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细节,如仿制精美的贺卡和明信片,从而引发学生兴趣。

2.需求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源泉。在实际操作的知识讲解中,内容接近学生已有经验或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易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讲解PHOTOSHOP中的“消除红眼工具”时,找出一张学生活动时的照片去说明“红眼”,抓住学生怎样使用“消除红眼工具”消除照片眼睛中的红色色块的迫切需要进行讲解,学生就会聚精会神地听教师的讲解,带着兴奋、带着希望去实现技术的操作。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学生能快乐地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3.实施分层教学。由于学生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提高了分层次教学和因人施教的必要性。可建立“学习超市”,为基础知识或操作技能好的同学进行“免修”或“选修”,顺应一些学生的学习实际,让他们在学习上先行一步。譬如在教Word2003时,可事先发给学生一份难度不同的教学样稿,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整理样稿,总结讲授样稿的处理方法与步骤。

当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学生之间的差异愈加明显,更需要因人施教、因势利导。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不必要的精力与时间;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因此教师布置每个学习任务,内容要具有开放性,让同一个课堂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发展。如学习“文本框的设置”内容时,对没学过计算机的学生只要求他们会插入文本框,能够填充颜色的设置线条就可以了;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学会版式的设计、图形的组合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对优秀生“看一看”,督促其积极努力,对中等生“帮一帮”,启发点拨,对“后进生”扶上马送一程,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个性化辅导措施,解决“吃不饱”或“吃不了”的问题,努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满足学习心理。一般地,当学生自己对知识产生了疑惑、存在解决问题的想法时,学生也能更好地去学习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讲解Word的表格制作时,可先将座次表、课表以及成绩统计表,或者“引入月历制作”等样本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带着学习任务去学习效果会更好。

5.加强上机指导。计算机教学的基本方法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上机指导,提高教学的目的性、实践性,则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顺利实现教学目标。首先,上机前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实习报告,教师要及时批阅订正,督促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目的,避免练习时的盲目性;其次,在操作小组的组建中实行特长(理论知识或操作技能方面)组合,使学生能取长补短、相互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还要加强巡回指导,有针对性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释疑解难,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瓶颈”和“短板”问题,为学生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