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普罗宁钠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1

硫普罗宁钠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侯剑梅

侯剑梅(山东省苍山县中医医院山东苍山277700)

【摘要】目的探讨硫普罗宁钠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治疗组给以硫普罗宁钠0.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对照组给以一般护肝药物作为对照。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的ALT,AST,TBL均有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硫普罗宁钠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效果明显。

【关键词】硫普罗宁钠药物性肝炎抗结核药物

药物性肝炎是抗痨药物仅次于胃肠反应的常见毒副作用,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约8%的患者会发生药物性肝炎,因此,寻找一种可靠的保肝药物已势在必行,我们自2005年5月—2009年5月采用硫罗普宁钠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炎,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0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炎,均符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关于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均排除了病毒性肝炎(甲、乙、丙、丁、戊病毒,巨细胞病毒等),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分2组。对照组60例,男4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3±10.21)岁;治疗组60例,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3.22±10.3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及病性轻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首先停服抗痨药物。对照组给以维生素C2.5g+肌苷0.4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普罗宁钠0.2g(新宜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专用溶剂溶解后加入5%葡萄糖250ml,整滴qd,疗程均为2周。

1.3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标准分为三级,显效:临床症状消失,ALT,AST,TBL指标较治疗前下降5%,并低于正常2倍以下。无效:未到上述指标者。

1.4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疗效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表1二组患者疗效结束后疗效比较(例,%)

注:﹡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比较x2=12.55,P<0.01。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x2=5.35,P<0.05。

2.2治疗前后二组肝功能变化情况见表2,治疗组ALT、AST、TBL下降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3不良反应治疗期间二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治疗组除1例因输液过快感觉不适,经减慢滴速后消失,其他患者均无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检测三大常规,肾功、电解质、心电图均正常。

3讨论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在临床治疗较为常见。占药物性肝损伤害之首,药物性肝损害的机制包括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和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所致,药物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的作用可产生有活性的甚至是潜在的细胞毒性的成份,药物毒性代谢与肝细胞的大分子结合造成肝细胞坏死,另外药物作为抗原,造成过敏反应,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肝特异蛋白质结合,是机体产生过敏反应,造成肝细胞损害。

表2治疗后二组肝功能变化的比较(x-±s)

*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4.65~9.71,P<0.01。

硫普罗宁是一种与青霉胺性质相似的含巯基药物,具有保护肝脏组织及细胞的作用。通过提供巯基、活化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过氧化物的产生。清除自由基,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稳定肝细胞膜,并能激活代谢酶,可使肝细胞线粒体中的ATPase活性降低。ATP含量升高,电子传递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改善肝细胞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

本组资料表明,硫普罗宁钠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在转氨酶下降及黄疸消进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只有更好的保肝功能,在治疗药物性肝炎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国斌.抗结核药物副反应.见:宋文虎、肖成志、宋礼章,主编,结核病学进展[M],第一版,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147~157.

[2]陈欣,刘雪娥.结核病化疗药物性肝炎的发病因素初探[J].华南大学报,2001,29: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