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总承包模式及其质量控制孙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电力工程总承包模式及其质量控制孙博

孙博王兆军

(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西安710077)

摘要:工程总承包是国际工程建设的主流模式,是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电力工程总承包的几种模式,同时介绍了在总承包模式下,甲方和总承包商对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总承包;EPC;质量控制

0引言

工程总承包是指承包商受甲方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工程总承包企业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由于具有节省人力成本、缩短工期、降低投资等优势,世界范围内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已经是主流。我国的山东电建三公司、成达工程公司等多家单位在国际输变电工程总承包中起步较早,已经在工程总承包单位中处于领先地位。

1总承包的模式

工程总承包的模式有EPC(Engineering设计+Procurement采购+Construction施工)、PC(采购+施工)、EP(设计+采购)、DB(Design设计+Build施工)、PMC(ProjectManagementConsultant项目管理承包)等多种模式,根据项目的特点、性质、规模和甲方的要求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目前取得设计或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均可以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电气设备制造厂家通常会具有电力工程总承包或输变电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可在其产品相关的范围内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因此甲方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设备厂家或者联合体担任项目的总承包商。

1.1工程总承包(EPC)模式

工程总承包(EPC)指的是设计(Engineering)加采购(Procurement)加施工(Construction)模式,又称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模式。是指在项目决策阶段以后,经招标选择一家工程公司,委托其对设计-采购-建造进行总承包。在这种模式下,按照承包合同规定的总价或可调总价,由总承包商负责对工程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进行管理和控制,并按合同约定完成工程。目前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站开始越来越多的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

1)甲方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开工服务工作全部托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甲方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总承包商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运用其先进的管理经验来创造更多的效益,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协调工作量;

2)有效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相互脱节的矛盾,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的合理衔接,有效地实现建设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控制符合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约定,确保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3)工作范围和责任界限清晰,建设期间的责任和风险最大程度地转移给了总承包商,甲方只需要确定项目管理的大方向,对总承包商进行监管,对整个项目的参与度较低。另一方面,对总承包商要求很高,一旦其管理和财务出现问题,项目也将面临巨大风险。

4)由于合同总价和工期固定,项目的最终价格和要求的工期具有更大的确定性。

5)总承包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可能会通过调整设计方案来降低成本,在采购中也更趋向于选用价格低的产品。

1.2项目管理承包(PMC)模式

项目管理承包(ProjectManagementConsultant)模式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甲方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包括进行工程的整体规划、项目定义、工程招标、选择EPC承包商,并对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进行全面管理,一般不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阶段的具体工作。PMC模式体现了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的分离,施工图设计进入技术竞争领域,只不过初步设计是由PMC完成的。该模式通常适用于:项目投资极其巨大的大型项目;缺乏管理经验的国家和地区的项目,引入PMC可确保项目的成功建成,同时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利用银行或国外金融机构、财团贷款或出口信贷而建设的项目;工艺装置多而复杂,甲方对这些工艺不熟悉的庞大项目。这种模式的特点是:

1)甲方几乎不参与项目管理,而是由项目管理承包商代替甲方的职能;

2)可以充分发挥管理承包商在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统一协调和管理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减少矛盾。

1.3设计-建造(DB)模式

DB指的是设计(Design)加建造(Build)模式。是在项目原则确定之后,甲方选定一家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甲方将设计和建造的任务同时发包给同一项目总承包商,承包商负责组织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甲方只考虑工程是否符合需求,而不参与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关系协调。DB模式避免了设计和施工的矛盾,可显著降低项目的成本和缩短工期。同时,在选定承包商时,把设计方案的优劣作为主要的评标因素,可保证甲方得到高质量的工程项目。

需要注意,DB并不简单地等同于EPC模式取消采购环节。DB模式中D(Design)仅仅是指项目的详细设计,不包括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内容包含对建筑物的空间划分、功能的布置、专业设备的选型等等。EPC模式中E(Engineering)包含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总承包商的工作包含了对整个工程进行总体策划、工程实施组织管理、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工作。而在EPC合同签订前,甲方只提出项目概念性和功能性的要求,总承包商根据要求提出最优设计方案。根据项目总进度的计划安排,设计工作按各分部工程先后开工的顺序分批提供设计资料。

1.4平行发包(DBB)模式

DBB(Design-Bid-Build)即设计-招标-建造模式,它是指由甲方委托咨询工程师进行前期的各项工作,待项目评估立项后再进行设计。在设计阶段编制施工招标文件,随后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而有关单项工程的分包和设备、材料的采购一般都由承包商与分包商和供应商单独订立合同并组织实施。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程师则为甲方提供施工管理服务。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D-B-B的顺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全部结束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

这种模式最接近于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它的特点表现在管理方法较成熟,各方对有关程序都很熟悉,甲方可自由选择各个过程中的承包商,但是项目周期长,对甲方要求高,同时不利于项目责任的划分。

2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质量管控措施

2.1甲方对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

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范围、安全、质量、成本、进度等多种因素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甲方、总承包商需要对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片面追求一个目标只会对其它目标带来损害。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建成高质量、低成本、短工期的工程项目,但在实践中却往往把进度或者成本作为关键因素,而把质量放到次要位置上。

在EPC总承包模式下,甲方和总承包商必须明确质量管理的首要位置,建立质量驱动型的管理思路,通过质量目标来牵头,用体系制度来保证。甲方、总承包商和分包商都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量责任制、设计审查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检查验收制度及质量奖惩制度等,全面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根据项目实际特点,划分合理的质量控制点,对工程质量进行阶段性检查验收,做好阶段放行口的控制工作,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作。

2.2在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设计工作是输变电工程的基础,对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意义。甲方和总承包商都应派出各自的设计经理,一起协调好设计单位各专业间、设计与设备供应商之间、设计与甲方之间的衔接,尽量减少设计变更。多年的经验表明多头管理必然造成设计需求反复更改。甲方和总承包商的设计经理只有精通技术并且得到足够的授权,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优势,加强各专业的综合协调力度,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后续的采购和施工因素。

2.3在采购环节的质量管理措施

要确保采购到性价比高的产品,必须严格执行货比三家的原则,通过招标竞争有效地保证采购质量。开标前甲方和总承包商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标原则,评标过程由第三方专家经过对质量、价格、业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后确定中标者。

总承包商除对重要设备进行出厂试验见证外,对于特别关键的设备还应进行全程监造。监造可以派遣员工或委托专业监理公司进行。驻厂监造不仅监督设备的质量,还要监督设备的生产进度

2.4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甲方和总承包商必须对关键的质量控制点进行把关审核。应根据工程特点,有针对性的制订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质量管理办法以及施工质量管理细则等。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按照管理办法和管理细则进行质量管理。在EPC总承包模式下,监理单位应由甲方而不是总承包商聘请、对甲方负责,监控整个施工过程。

施工开始前,总承包商必须组织甲方、设备厂家、监理、安装公司、土建施工方等参加设计交底会,使各单位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在施工过程中,参与项目的所有组织都对质量负有责任。在EPC总承包模式下,甲方的工作重点应在检查监督和关键点把关上,以充分发挥EPC总承包商的作用和能力。

3结语

工程总承包的模式是未来输变电工程建设的趋势,在国外输变电工程总承包更是承接工程的主流。但是在输变电工程建设领域里开展工程总承包模式较晚,项目也比较少,导致电力设计院、电建公司、设备厂家都缺乏足够的经验。甲方需要转变观念,主动接受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承包商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各方面的竞争力。

实践证明,在EPC总承包模式下,甲方和总承包商对项目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甲方要明确质量管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位置,抓好设计、采购和施工等环节的主要控制点,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燕,浅论输变电工程总承包模式[J].南方能源建设,2015(S1):226-229.

[2]张欢,李磊,浅析电力工程总承包的发展方向及其风险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16),272-274.

第一作者简介:孙博,1982年出生,工程师,西安理工大学电力工程专业毕业,研究方向为高压开关、GIS的研发与制造技术。

第二作者简介:王兆军,本文通信作者,高级工程师。1975年出生,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统专业,研究方向为高压开关的研发与制造技术、变电站的整体集成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