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34例临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显微镜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34例临床体会

吴莉芳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西大同037008)

【摘要】目的:分析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于显微镜下,结合术前颞骨CT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症状,将34例外耳道胆脂瘤以Holt分期分为三期,Ⅰ期采取单纯外耳道胆脂瘤清理,Ⅱ期采取外耳道胆脂瘤取出+外耳道成形术,Ⅲ期采取胆脂瘤取出+乳突根治(或改良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结果:34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均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结论:外耳道胆脂瘤不只侵及外耳道,可侵犯中耳及乳突,需根据术前影像检查及不同的临床分型,尽早采取不同的术式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显微镜;外耳道;胆脂瘤;手术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040-02

外耳道胆脂瘤又称外耳道栓塞性角化病,发病率相对较低,约每1000个耳科病人中可有1个外耳道胆脂瘤患者,主要发生于成年人,男女比率无明显差异,可侵犯双耳,但单耳多见。其病变范围不仅局限于外耳道,可侵犯上鼓室、乳突等中耳结构,甚至可侵及面神经乳突段及鼓索神经等结构。本文就我院2013年-2015年间收住34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共有34耳,均为单耳,左耳21例,右耳13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8~36岁,病程2月~3年。临床表现:耳闷、听力下降16例;合并感染伴耳痛或头痛10例;耳内流脓或脓血7例;面瘫1例。

1.2检查、听力学表现及颞骨CT表现

检查见外耳道深部为白色或深褐色胆脂瘤物堵塞,可有外耳道红肿、有肉芽组织,耳内溢脓或脓血,具臭味,耳廓牵拉痛。34例均于术前行颞骨CT检查,影像结果显示外耳道可有软组织影,乳突气化均良好,外耳道四壁均可有骨质破坏,骨质均呈烧瓶状扩大,边缘光滑,以外耳道后壁及上壁破坏居多,下壁和前壁破坏较少,听小骨形态多表现正常,部分可因受压而变形、移位,若病变侵犯中耳,可有听小骨破坏,其中1例面神经乳突段骨管破坏。听力学检查:传导性聋24例(70.58%),混合性聋10例(29.41%)气骨导差距(19~45dBHL)。

1.3治疗方法

34例均于显微镜下行手术治疗。若合并感染,术前先行控制感染,待症状缓解后再行手术治疗。根据Holt[1]分期将本病分为3期,Ⅰ期多采用单纯外耳道胆脂瘤清理,于显微镜下可清楚分辨胆脂瘤边界的,多不取皮肤切口直接将胆脂瘤取出,取出过程中注意保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若胆脂瘤边界不清与周围皮肤粘连较紧,且外耳道轻度扩大者,于外耳道骨与软骨交界处取“C”形切口,分离外耳道皮瓣,显露胆脂瘤,将其取出,缝合切口,耳道内填塞碘纺纱条,10天后取出。Ⅱ期采取外耳道胆脂瘤取出+外耳道成形,此期患者外耳道明显扩大,耳道呈“烧瓶状”,外耳道口狭小,于耳道口端取切口,分离外耳道皮瓣,取出胆脂瘤后,用电钻磨去外耳道后壁、上壁、下壁,尽量使外耳道骨性部扩大,使其口端及近鼓膜端等大,在磨去外耳道骨质时避免开放乳突气房,术中可见鼓膜受压内陷、增厚、浑浊,表面可见白色上皮样组织增生,应小心去除,若外耳道皮瓣有缺损或不足覆盖骨质,可取对侧大腿皮片覆盖,耳道内填塞碘纺纱条10~15天,术后随访1个月,并在门诊换药,术后耳道扩大,术腔干燥。Ⅲ期侵及上鼓室及乳突者,取耳内或耳后切口,将乳突轮廓化,彻底清除乳突、外耳道、鼓室内胆脂瘤,2例侵及乳突气房,单纯行改良乳突根治,其中3例发现锤骨头及砧骨受压移位、部分侵蚀,分别行人工听骨听力重建(3例均镫骨完整,故均行PORP),1例术中发现面神经乳突段骨质破坏,面神经裸露、水肿,但鞘膜完整。术后筋膜生长良好,患者术后术腔干燥、听力恢复好。

2.结果

入组34例患者中,根据不同临床分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术,术后于门诊换药1个月,随访6个月~1年,术腔均干燥,无复发,耳道无狭窄,患者听力明显提高。1例伴有面瘫患者,术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及营养神经药物,术后面瘫半年后恢复。

3.讨论

外耳道胆脂瘤是由外耳道鳞状上皮脱落物质堆积而成,可引起局部外耳道骨膜炎,从而对周围骨质吸收破坏。其病因不明,按照文献报道,Holt[1]将外耳道胆脂瘤的病因分为(1)外伤型:主要是外伤(包括手术)破坏外耳道皮肤的完整性,损伤皮肤的边缘发生内翻性生长或上皮皱褶而形成胆脂瘤;(2)外耳道狭窄型:各种原因引起的外耳道狭窄或阻塞致角化上皮向外移行受阻,致上皮滞留;(3)外耳道肿瘤或骨瘤阻塞型;(4)自发型。有人认为上述原因前三种均为继发性胆脂瘤常见原因,文献显示大部分外耳道胆脂瘤均为原发性,本病例入组病例除1人为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外(外耳道直径小于4mm),均为原发性外耳道胆脂瘤[2]。

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表现与胆脂瘤大小及是否合并感染有关。无继发感染的小胆脂瘤可无明显症状;胆脂瘤较大,可出现耳内闭塞感,耳鸣,听力下降,一旦发生继发感染则有耳痛,可放射至头部;耳内溢脓或脓血,具臭味。检查见外耳道深部为白色或黄褐色,外耳道皮肤红肿,可有肉芽,外耳道骨质遭破坏、吸收、骨段明显扩大,软骨段一般无明显变化。鼓膜完整,可增厚、内陷,侵犯中耳可致鼓膜穿孔;面神经鼓室段及鼓索神经可因骨管破坏而裸露,发生面瘫。Holt[1]将本病分为3期:(1)外耳道无或轻度扩大,局限性小凹形成;(2)耳道明显扩大,局部囊袋形成;(3)侵及乳突或(及)上鼓室。III期外耳道胆脂瘤与中耳胆脂瘤有时不易区别,因此颞骨CT检查必不可少,在影像表现中,外耳道胆脂瘤外耳道骨质多有破坏,骨段明显扩大,乳突气房多气化良好,听小骨受压内移,盾板呈由外向内的扩张性骨质缺损;中耳胆脂瘤外耳道骨质无破坏,盾板及上鼓室外侧壁呈由内向外的骨质缺损[3-4]。

外耳道胆脂瘤的治疗需尽早、彻底去除胆脂瘤,术前颞骨CT检查是必备的,根据影像学资料判断外耳道胆脂瘤病变范围、分期以及有无重要部位破坏,如面神经、听小骨等。根据不同的临床分期、破坏范围采取相应的术式选择,I期多不取切口,直接用耵聍钩小心取出;Ⅱ期取耳内切口,将外耳道胆脂瘤彻底取出后,用电钻磨去外耳道后壁、上壁、下壁,尽量使外耳道骨性部扩大,使其口端及近鼓膜端等大,必要时取对侧大腿皮片覆盖术腔;Ⅲ根据侵犯范围及听力情况行乳突根治或鼓室成形。所以,对于外耳道胆脂瘤不同的临床分期采取不同的术式,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HoltJJ.Earcanalcholestestoma[J].Laryngoscope,1992,102:608-613.

[2]HEILBRUNME,SALZMANKL,GLASTONBURYCM,etal.Externolanditorycanalcholesteatoma:clinicaandimagingspectrum[J].AJNRAMJNeuroradiol,2003,24:751-756.

[3]刘小如,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19(17):792-793.

[4]尹兆富,外耳道胆脂瘤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6,4(3):21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