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乙状窦前置诊断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多层螺旋CT在乙状窦前置诊断中的价值

张秀春刘旭田霞万颖王亚新

张秀春刘旭田霞万颖王亚新(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民医院CT室154600)

【中图分类号】R7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5-0147-02

【摘要】目的分析乙状窦前置在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特点,探讨多层螺旋CT在乙状窦前置诊断中的价值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患者10例乙状窦前置的薄层CT影像。男4例、女6例。结果发现单侧乙状窦前置者多,双侧乙状窦前置少。单侧8例,双侧2例。在多层螺旋CT上,病变显示更清楚,解剖位置更明确。其中颅底CT增强后,乙状窦前置显示更良好,更精确。MSCT上,通过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能够清楚地显示乙状窦前置的解剖部位,给临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结论MSCT通过不同的方法、直观、详细地显示乙状窦前置的解剖部位与周围的关系。以方便耳部手术;中、后颅窝手术等应用。

【关键词】乙状窦前置多层螺旋CT诊断

脑的静脉一般不与动脉伴行,并且没有阻血逆流的完整静脉瓣。分为深浅两种静脉。

乙状窦位于颅后窝,属于大脑浅静脉,搜集大脑下静脉血,注入横突,入乙状窦,汇入颈内静脉。如:收集大脑髓质浅层和皮质各层的静脉血经(蛛网膜颗粒)-上矢状窦-窦汇-乙状窦-静内静脉。

乙状窦前置诊断标准:乙状窦与外耳道后壁距离<10mm。回顾性分析其多层螺旋CT在诊断乙状窦前置的影像特征,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可靠的依据。同时探讨多层螺旋CT在乙状窦前置诊断肿大价值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0例乙状窦前置患者中,男4例,女6例。年龄9-70岁,平均39.5岁。其中8例长期头晕及波动性耳鸣病史。2例无症状。(在颅底CT中发现)。

1.2MSCT检查方法

10患者均行多层螺旋薄层CT检查,其中7例行耳部CT薄扫,3例行颅底薄扫.采用SIEMEN多层螺旋机进行CT扫描,扫描条件:7例行耳部CT薄扫,电压120KV,电流28mAs,层厚2mm,准直16×0.75mm,螺距1.0。3例行颅底薄扫,电压120kV,电流280mAs,层厚4.5mm,准直12mm×0.75mm,螺距1.0。

10例患者中1例行增强CT扫描,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30GI/100ml),剂量100ml,注射速度3.5ml/s,扫描动脉期20s,静脉期20s,,扫描结束后,将数据重建成层厚为0.75mm,Kemel:H70verysharpWindow:Osteo的高分辨骨质图像,输入MSCT-3D工作站中,进行图像后处理,进行图像的三维重建,任意方位观察解剖位置的变异。

1.3图像评价

分析乙状窦解剖位置及异常解剖位置。单侧乙状窦前置、双侧乙状窦前置。不同方位重建,不同条件重建图像,更加清楚、立体消失解剖位置的变异。

2结果

2.1乙状窦前置的多层螺旋CT影像图像,10例患者中,其中8例长期头晕,2例无临床症状。5例右侧乙状窦前置,3例左侧乙状窦前置,2例双侧乙状窦前置。

2.2MSCT-3D图像薄层重建,本组行多层螺旋CT检查,10例患者扫描后,重建薄层数据,传至MSCT-3D工作站上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MPR、MIP、CPR、VRT重建。MPR上从不同方向、不同方位观察变异情况,获得的图像清楚地、直观地观察解剖位置变异,特别是对于耳部及后颅窝手术的患者,更加清楚、直观、细致地显示乙状窦解剖变异部位,以防止发生意外。

3讨论

乙状窦前置是一种解剖位置的变异。本组跟踪调查患者的临床症状,长期头晕者8例,一侧波动性耳鸣8例,双侧耳鸣2例。年龄>35岁者症状明显;9-20岁患者一般无症状。耳部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成像显示了乙状窦前置,比普通CT更清楚、细致、准确的显示解剖变异。对其临床诊断提供有力、可靠的证据,更加显示了乙状窦前置MSCT-3D三维重建图像的优越性。

乙状窦前置的CT表现是乙状窦与外耳道后壁距离<10mm。普通CT达不到图像0.75mm层厚,不能任意方向旋转观察图像,远不能清楚立体显示解剖变异。而多层螺旋CT可以达到图像0.75mm层厚,可以任意方向、任意选择MSCT后处理技术,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地显示解剖位置的变异,能够较普通CT除在横断位外更加直观地显示解剖变异。,体现乙状窦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中的优势性。

乙状窦前置多层螺旋CT图像表现:10乙状窦前置患者中,有5例右侧乙状窦前置,有3例左侧乙状窦前置,右侧2例双侧乙状窦前置。其中有1例是颅脑增强CT确诊者。(该患者长期头晕,脑电图提示脑供血不足,要求行头颅CTA,无意发现有乙状窦前置)。MSCT增强CT的数据选择MPR、MIP、CPR、VRT模板,显示乙状窦前置更清晰、更准确。多层螺旋增强CT图像在乙状窦前置诊断中优势明显,与普通CT图像相比,大大提高了图像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对于血管的走形,形态更加立体化。多层螺旋CT的三维成像对于乙状窦前置的定位、定性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对临床治疗或手术方案的制定有着指导作用。

总之,乙状窦前置,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优势,特别是多层螺旋CT增强图像,较普通CT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并且通过不同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楚地、直观地、立体地显示解剖位置的变异。因此,MSCT-3D的图像对乙状窦前置具有定位、定性诊断作用,可以指导临床医生治疗及术前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铤.内耳病.人民卫生出版社.

[2]李学佩.耳解剖与临床.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