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感染科护理工作的风险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浅述感染科护理工作的风险与对策

周子朋

周子朋湖南省武冈市人民医院湖南武冈市422400

【摘要】我国是乙肝高发国,其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且爱滋病的流行也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近年来,结核病也有了卷土重来的势头。由于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人口的密集性,各种呼吸道传染病也有了反季节流行的趋势,感染科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每日与肝炎、爱滋病、结核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各种化学消毒剂、紫外线等密切接触,是医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因此,感染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感染科护理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尽量避免有害因素对自身的损害,保证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关键词】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自我防护

感染科护理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护理工作人员每天直接接触各类感染性疾病病人,常常暴露在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如果缺乏正确的个人防护,可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性损伤,其自身安全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的质量[1]。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其自身的防护意识,现分析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感染科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理人员更易接触到各类传染病病人,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遭职业暴露的机会更多。如果缺乏正确的个人防护,可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性损伤,其自身安全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的质量。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其自身的防护意识。现对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进行探讨、分析;目的在于增强感染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了解自我防护状况,保证护士的身体健康,提高护士思想意识,正确认识职业危害。

1职业危险因素

1.1病源微生物的感染

1.1.1病原体经血液传播

具有传染性的血源性病原体已被证实多达50种,而通过职业暴露最易感染的主要有3种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医务人员被针头刺伤是职业暴露感染血液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2]。有报道证实,通过一次性针刺伤或其他经皮方式暴露于HBV、HCV、HI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是:6~30%、3~10%、0.2~0.5%,由此可见经血液传播疾病经皮肤损伤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的严重危害性。

1.1.2病原体经空气传播

经空气传播的病原菌,如SARS、人间禽流感、肺结核等,通过讲话、咳嗽、清扫、人员走动、空气流动等扬起而污染空气,护理人员长期处于医院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容易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

1.1.3病原体经手传播

医院感染80%是由手引起的。曾有检测护理人员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后未洗手带菌率为100%。医院内耐药菌,特别是多重耐药菌在病人之间的传递,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手进行的。

1.1.4其他途径的传播

如经肠道传播的霍乱、甲肝、戊肝,经接触传播的狂犬病、破伤风等对医务人员也具有一定威胁性。

1.2消毒因素对机体的危害

1.2.1化学性消毒剂的危害

护士在工作中接触的各种消毒剂,尤其是挥发性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可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职业性哮喘、肺水肿、致癌、致畸等危害。

1.2.2物理性消毒的危害

臭氧消毒器是一种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但当人吸入臭氧时,臭氧会伤害肺部,同时还会恶化慢性呼吸道疾病,如哮喘,而且损害人体抵抗呼吸道感染的能力。

1.2.3生理心理危害因素

职业性危害严重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如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尤其是暴露于HBV、HCV和HIV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时,暴露者多数会产生悲伤、害怕、恐惧、消极无奈等极度悲观情绪,给受伤者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甚至会影响受伤者的工作、生活与家庭。

2防护措施

2.1职业安全教育与管理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医院感染部门应履行职责,面向全体护理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培训,了解感染科各种疾病的特征、治疗、护理、传播途径、消毒隔离措施、自身防护。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强化对实习生等人员的岗前培训,抓好日常工作中监督环节,做到防患于未然。

2.2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

2.2.1随时进行手部消毒及清洁

手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一项技术,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脱去防护物品及手套后,离开隔离病房前均应彻底清洗双手。一般采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常使用卫生洗手法、六步洗手法、刷手法,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双手,还可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如0.3~0.5%碘伏、75%酒精、洗必泰醇等棉球揉搓双手1~3min,每次洗完手后用消毒毛巾擦干。

2.2.2制戴手套进行工作

手套可以防止感染污物接触皮肤,也是防止血液意外接触的防护措施之一,戴手套还能减少暴露时进入伤口的血液量。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或破损的皮肤黏膜等操作时一定要戴手套[3]。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要比未戴

手套减少50%以上。因此戴手套能有效防止病原体进入伤口。

2.2.3戴口罩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感染的,除应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护士一定要戴好口罩。

2.3严格操作规程,预防锐器伤

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锐利器械操作技术。在进行侵袭性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注意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4]。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到器盒内。

2.4严格执行隔离管理制度

感染科病房设计要有利于空气循环,布局合理,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区,要求执行相关规章制度,按病种分室收治病人,各病室门边隔离标志醒目,以提醒医务人员、病人、来访者必须遵守隔离的规章制度。

2.5加强用物及环境消毒管理

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用品,以保证病人安全,医疗废物应毁形、分类收集,及时处理。诊疗器具尽量固定专用,用后物品原则上进行消毒→清洁→再消毒流程处理。病房经常通风,保持室温18~20℃,相对湿度50~60%为宜。每天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1次,床单位、门把手、墙、地面每天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消毒1次。病人出院进行终末消毒。

2.6意外暴露后的处理

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不慎被针头刺伤或被病人抓伤、咬伤时,应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然后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再用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尽早进行抗体检测,如果接触的是乙肝患者,应接种高效价免疫球蛋白0.06mg/kg(24h),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注射全套乙肝疫苗。丙肝患者应注射干扰素300u/d,共3d,观察6~9个月。若可疑暴露于HI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检测HIV抗体,然后进行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5]。对发生意外暴露的医务人员科室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适当的处理和预防用药,进行详细登记,并及时上报医院院感办,进行医学追踪观察,同时对受伤者给予关心爱护,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

2.7自我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

感染科护士要合理饮食,营养均衡,进行适当的体力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6]。学会自我调节生理心理疲惫,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乐观的心境,丰富业余生活,以最佳的状态应对工作。以上通过对感染科职业性危害因素的认识,提出安全防范措施,以尽量避免职业危害,保障感染科护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王海平.血液透析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原因及防护体会[J].海南医学,2002,13(7):85.

[2]吴立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388.

[3]李秀云,徐敏,赵体玉.双层手套在外科手术中保护作用的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04-506.

[4]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388

[5]张玉芝,周俊卿,梁霞,等.锐器伤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11-13.

[6]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