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探讨

/ 1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探讨

金美兰

金美兰(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133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4-0234-01

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凡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机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可以称为脑血管意外,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和语言障碍,自理能力减退,生活质量下降,因此病人常常出现恐惧、焦虑或抑郁等心理变化。2009年我院神经内科共收治脑血管意外患者235例,通过对心理问题进行分型并采取相关措施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临床资料患者235例,男性144例,女性91例,年龄34-79岁,平均54岁。其中缺血性131例,出血性104例。

1.2心理问题分型通过护理评诂,根据对自身疾病表现出的心理状况不同将患者心理问题分型如下(因个体差异,多数病人出现的心理问题不是单一的,如下分型是患者个体表现的主体心理问题):

1.2.1焦虑恐惧型118例,占50.21%。中年人居多,身兼多重角色: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思想负担重。由于突然发病,出现偏瘫,语言障碍,生活的突然改变,出现紧张、疑虑、求医心切。

1.2.2压抑忧郁型79例,占33.62%。女性居多,病人由于疾病的影响对生活失去信心,压抑自己的情感,产生被生活遗弃的心理,出现喜怒无常。

1.2.3盲目乐观型27人,占11.3%。60岁以上病人居多,部分病人能认识自身疾病,只需医护人员给予一定的指导,病情会得到好转和控制。另一部分盲目乐观者对自己的病情认识不足,对医务人员的劝告不予理采。

1.2.4过度依赖型11人,占4.68%。7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处于康复期间最多,在康复期,病人的体能锻炼,功能恢复非常重要,病人依赖家人及护士过多。他们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2心理护理措施

2.1焦虑恐惧型:对焦虑恐惧、悲观失望、怀疑和自我封闭者,通过积极暗示、鼓励支持性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病人接受能力与之探讨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使病人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利用典型病例的成功之路启发、引导,以消除顾虑,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压抑忧郁型:历代名医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故护理人员通过语言的威力,诱导鼓励患者树立自信心,让患相同疾病且处于恢复期的病人现身说法,让病人看到希望,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有效的功能锻练使肌力恢复较快。在病人情绪不稳定时适当放宽探视要求,允许家属陪护,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感情交流,可使病人获得慰藉,减轻孤独感。

2.3盲目乐观型:对这种病人,病情就可从重讲解使之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要把脑血管病的危害性和危险因素向病人及家属讲明,引起病人重视从而改变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遵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功能锻练,达到早治疗早恢复的目的。

2.4过度依赖型;首先向病人讲解锻炼的重要性,让病人从思想认识功能恢复的重要性及有恢复健康的愿望,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要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制定的目标要使病人易达到为宜,护士在旁指导帮助。锻练次数由少到多。循序渐进。

3结果

235例患者的心理问题均不同程度地得到解决,能够主动与护士或家属进行交流,积极有效地配合医护进行治疗,与病友关系融洽、相互鼓励,共同促进康复进程。

4讨论

南丁格尔说:“护理是精细的艺术中之最精细者”。通过我们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型,并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蔡雄鑫.护理心理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224-246.

[2]王秋红.杨静.曹燕懿.贺秀菊.中华世界综合医学杂志2002年6月.第2卷.

[3]王国强.心身疾病心理护理的实施。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46.

[4]戴晓阳.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8.